-
卢锡城
卢锡城,194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县,男,汉族,计算机专家。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82-1984年,在美国麻省大学进修计算机专业。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原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现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和分布处理领域研究工作。1970年代,参加远望一号测量船中心计算机研制,两次赴太平洋参加发射测量任务。1992年,负责研制成功银河-Ⅱ巨型机高速网络软件系统;1994年,负责研制成功“银河仿真Ⅱ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了集成化仿真软件环境,提出直接映象优化技术,解决了系统前端机和仿真主机间的强实时通信问题;1997年,主持研制成功“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组织攻克了可扩展大规模并行体系结构、高速互连网络、巨型机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2000年,主持研制成功银河超级并行计算机系统,组织攻克了基于超结点的分布共享存储(CC-NUMA)体系结构、高可扩展拓扑互连结构、层次式并行编程环境等关键技术;2004年,主持研制成功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高性能核心路由器”。任2项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罗先刚
罗先刚(1970.12.13-),男,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光学专家。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国际光子学与激光工程学会、中国光学学会、美国光学学会等学会会士。长期从事亚波长结构与光波、电磁波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研究,先后4次主持国家973项目,是我国微纳光学和亚波长电磁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超构表面波、悬链线光学、亚波长电磁学、工程光学2.0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的成果,突破了经典衍射极限、折反射定律等传统光学理论的局限,研制出新型大视场、高分辨/超分辨成像器件和系统,以及系列薄型天线和吸波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省部级特等奖等多项奖励。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罗毅
罗毅(1960.02.22-),男,半导体光电子技术专家,四川资阳人。199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高速光电子器件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30余年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芯片、器件、链路中的核心科技问题,在高速光电子器件领域开展了贯穿机理和模型、材料与工艺、工程化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系统研究,分别在芯片、器件、链路三个层面做出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为我国光纤通信、半导体照明、国防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主持了本领域首个科技部和国防973项目,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受聘教育部特聘教授,2013年作为负责人获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67篇,授权发明专利34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吕跃广
吕跃广,1964年5月26日出生,男,汉族,电子信息技术专家。山东省广饶县人。1984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物理专业,199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常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兼职教授,国家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光电信息处理和电磁信号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我国多型科学实验卫星系统的研制和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有力推进了我国空间对地观测、电磁频谱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进步。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出版专著四册,发表文章60余篇。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苏东林
苏东林(1960.3.7-),女,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山东省莱芜市人。1983年、1986年、1999年分别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北航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工信部“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电磁兼容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30多项重大装备电磁兼容工程任务,相关成果已在20多种装备规模化应用,研制的装备已列装有关部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项,SCI/EI论文72篇。为国防军工领域培养了100多位研究生。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等称号。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孙家广
孙家广,1946年1月4日出生于镇江,男,汉族,江苏省镇江人,软件及应用领域专家。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主任,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软件工程教指委主任,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图学学会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建模、分析与验证及软件工程与系统的教学、研究、开发。负责研制了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二维CAD系统、三维产品造型核心平台、产品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及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EIS)等大型软件,并在数百家大中型企业中得到应用,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我国软件产业化能力做出了贡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推进高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倡议成立了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并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教学中提出了“学中练、练中学、练中闯、练中创”的实践教学理念。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
-
谭久彬
谭久彬于1955年3月5日生于哈尔滨,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博导,任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一直从事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提出多模复合运动基准方法、多轴运动基准误差分离方法和主动负刚度隔微振方法等。突破超精密运动基准等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与超大型超精密测试装备,形成系统的超精密测量体系,精度水平处于国际前列。解决了我国战略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卫星相机等36个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推动了该类装备性能的提升。建成国内第一个超精密仪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2006年)、二等奖2项(2013年、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1997年)。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132项...
-
孙凝晖
孙凝晖,1968年3月15日出生于上海普陀区,男,汉族,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计算机学报主编。他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工作,牵头研制了曙光2000到曙光6000三代曙光机群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在石油勘探等国家关键行业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并进入众多行业广泛应用。他发展了机群访存的技术体系,还提出了高通量计算的基础理论,为我国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发表重要论文160余篇,获2项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30项,获1项国家专利金奖。他获得国家杰青、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沙飞
王沙飞,1964年10月出生于河北张家口,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人,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总参某研究所副所长,国家863计划军口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原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现任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军委科技委需求、体系设计与规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卫星通信信号处理与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自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多个重大项目的工程研制,在推动领域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0多篇。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被确定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恩东
王恩东,1966年7月9日出生,男,汉族,山东济南人,计算机专家。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实现工作,是我国服务器技术领域带头人和产业开拓者。建立了我国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并得到广泛应用,为该领域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5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8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