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明述
唐明述(1929.3.31-)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四川省安岳县人。1956年南京工学院化工系研究生毕业。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混凝土工程寿命的研究。对影响混凝土工程寿命的重要课题碱-集料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建的快速法已定为法国和我国标准,先后为众多大型混凝土工程鉴定集料碱活性,提出可靠的施工方案;研制的快速测定仪已获应用;近年来在京津等地发现大型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而破坏的实例,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所提碱碳酸盐反应的膨胀机理、碱集料反应分类等理论得到国际专家的重视;对用水泥处理核废渣、大坝用氧化镁膨胀水泥、钢渣微观结构的研究等在理论、生产、使用中均获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碱集料反应”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舒兴田
舒兴田(1940.4.21-)分子筛和炼油催化剂制造专家。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定海市人。1964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分子筛炼油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应用研究,研制出含磷和稀土、兼有二次孔的五元环结构的高硅ZRP分子筛;采用沉积硅和稀土氧化物与Y型分子筛之间水热反应的独特改性方法制成的SRNY分子筛;研制成功新一代超稳Y分子筛--SRY分子筛;研制出采用模板剂在固体表面浓集并与分段晶化结合的分子筛,开发出用重排和原位粘结技术制备的HTS分子筛和催化剂。分子筛都已工业化生产并在催化裂化、加氢、乙苯合成、环己酮氨氧化制肟等反应中得到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CHZ(SRNY)裂化催化剂”获1995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ZRP-1分子筛的开发”获1995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一等奖,“HTS分子筛”获2004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一等奖,“HTS分子筛催化剂”获2009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一等奖等奖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淀佐
王淀佐(1934.3.23-)出生于辽宁省凌海市,1949年东北大学(长春)肄业,1961年中南工业大学(长沙)毕业。从事矿物加工与冶金专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教授。曾在冶金部任技术员;在中南工业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曾任:中南工大副校长、校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多年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矿物与材料加工药剂的分子设计和应用表面化学;矿物与材料加工过程溶液化学;矿物浮选电化学和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技术;有色金属矿生物湿法冶金;铝土矿的浮选脱硅和有效利用;固体颗粒的相互作用和细粒技术;纳米结构矿物-聚合物复合材料;稀土金属的提取和分离精制。在矿物浮选和浮选化学、浮选药剂研究中有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发表著作9本,论文300多篇,曾获多项国家级奖励。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
王海舟
王海舟(1940.2.28-)冶金分析表征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冶金分析表征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的新概念,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仪器技术、表征模型与应用标准,系与现有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相补充的第三种(统计)表征方法,解决了材料较大面积范围内组成及状态(从微观到宏观)跨尺度综合统计定量分布分析表征的难题,广泛应用于冶金工艺及材料性能的质量控制与解析表征。所发明的金属材料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技术、惰气脉冲熔融-飞行时间质谱痕量气体表征技术及其所领衔建立的高温合金痕量元素分析表征体系,确立了相关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相关成果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及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当选为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主席。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静康
王静康(女)1938年4月9号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专家。1965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结晶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我国化学工程与制药工程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天津市科协荣誉主席、FrontiersofChemicalScienceandEngineering期刊主编、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IChemE)会士(Fellow)等职。曾任教育部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工程分委会主任,天津市科协主席、市侨联副主席等职。长期致力于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创新研发及其成果产业转化。创立我国第一个工业结晶及医药结晶技术研发基地。连续主持并完成国家“七五”至“十二五”的重大科技攻关及支撑计划六个项目,所自主创新专利成果己应用于百余个企业,成果产业转化均一次成功。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中国首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及中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等。主编国家“九五”及“十五”教育部统编教材《...
-
汪旭光
汪旭光,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安庆市,男,汉族,安徽省枞阳县人,炸药与爆破技术专家。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曾任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爆破专家组组长、公安部消防局专家组顾问,国际岩石爆破破碎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现代工业炸药与工程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高威力田菁10号浆状炸药和EL系列乳化炸药,开发出10个系列、38种乳化炸药以及配套工艺及设备,首次实现我国工业炸药技术向国外转让,先后在国内外获得大量推广应用,形成了我国BGRIMM品牌。1999年,主持研发成功中小直径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200多台套,为工业炸药装填爆破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出版专著14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乳化炸药》是国内外第一本全面阐述乳化炸药技术的专著,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英文版畅销130多个国家,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
汪燮卿
汪燮卿,1933年2月11日出生于浙江龙游,原藉安徽休宁,男,汉族,有机化工专家。中共党员。1951年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6年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专业毕业,1961年民主德国麦塞堡化工学院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曾任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现任中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长期从事炼油和石油化工科技开发。20世纪60年代初,主持石油组成、油品和添加剂分析研究。80年代后,率先主持开发成功一条炼油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以重质石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DCC工艺和高质量汽油MGG工艺的新技术路线,完成了具有独创性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攻关。其中DCC技术已于1994年经美国SWEC公司代理转让给泰国石油公司,实现了我国重大成套炼油技术的首项出口。90年代后,主持劣质原油加工的研究开发,完成了高酸原油直接流化催化脱酸的研究,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指导钛硅分子筛的合成应用研究,实现有机化工氧化的清洁生产技术。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发明和科技进步奖14项。发表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内专利授权252件,...
-
王一德
王一德,1938年12月31日生,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压力加工专家。中共党员。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毕业。曾任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现任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会长。长期工作在企业工程技术第一线,为我国不锈钢、电工钢事业和轧钢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不锈钢攻关、“高质量不锈钢板材技术开发”等国家重点课题和不锈钢全线改扩建工程项目,形成一整套不锈钢生产工艺技术;创新集成铁水冶炼不锈钢新流程和多项不锈钢热轧、冷轧、无缝钢管以及精密带钢新技术,使太钢成为全球产量最大、品种规格最全、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主持改扩建国内第二个冷轧硅钢厂,自主开发一整套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属国际一流水平。多次主持纯铁新材料研制,解决多项技术难题,满足了国防军工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高能加速器等重点工程需要。先后获“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山西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山西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国不锈钢杰出贡献奖,中国电工钢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共获部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22项,...
-
翁宇庆
翁宇庆(1940.01.01)钢铁材料专家。生于四川省西昌市,原籍江苏省常熟市。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国家973项目顾问组成员和国防科工局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冶金部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连续两届担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称号。翁宇庆从事钢铁结构材料研究40多年,担任过十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人,连续三次担任国家攀登项目和国家973项目有关钢铁材料的首席科学家(1996~2009)。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冶金科技奖特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国家发明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香港求是科学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和先进材料制造加工国际大会(2009,柏林)“杰出贡献奖”。在超细晶钢研发上做出贡献,应用该技术已生产应用新钢类2亿吨以上。专著《超细晶钢》获中国图书奖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连续三届担任中、日、韩等国召开的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主席、副主席。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泽山
王泽山,1935.10.10出生,含能材料专家。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原籍吉林市。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低温感技术,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已推广应用。数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何梁何利奖。“低温度系数发射药、装药技术及加工工艺”获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1);“库存过期火药和退役报废炸药的再利用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4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