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军成
王军成,1952年12月出生,男,海洋监测技术专家,山东省招远人。197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仪器装备研制,突破了海洋监测浮标系列关键技术,构建发展了海洋资料浮标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海洋浮标的系列化、产品化,为支撑建设我国业务化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网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版《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等学术著作4部。2001年和2018年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8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以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桥
王桥(1957.8.13-),男,环境遥感监测与环境信息专家,重庆江津人。1996年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发展中国家任务组(PASTED)数据出版与共享组共同主席。主要从事环境遥感监测与环境信息研究,发展了自主环境遥感监测成套技术,主持建立了国家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并在环境卫星设计、环境遥感定量反演、环境信息模型与系统研发、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推动我国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和环境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4项;第一作者出版学术著作17部、主编图集3部;发表学术论文245篇。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丰昌
吴丰昌(1964.08.23-),环境基准标准与污染防治专家。浙江衢州人,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在日本、加拿大工作8年。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环境基准与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在环境基准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环境标准制修订、管理制度创建、业务应用和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我国环境基准领域的发展进程,为提高环境标准制修订和污染控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做出重要贡献。担任国家环境基准业务化应用技术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政府服务奖、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双飞
王双飞(1963年9月-),男,制浆造纸工程专家,湖南省攸县人。199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第六届和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王双飞教授1995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广西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造纸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发的纸浆清洁漂白和废纸清洁制浆关键技术已成为国际相关领域的主流技术,实现了我国造纸工业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1项、以及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授权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发明专利12件,中国发明专利44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9篇,其中JCR一区Top论文34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明红
吴明红(1968.3.29-),女,环境工程专家,浙江东阳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多介质环境协同治理”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VOCs防治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多介质环境协同保护与综合治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针对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科学难题,从复合污染物的组分特征入手,在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领域以及有机复合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65项,出版专著2部,在Nature、NatureChemistr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论文SCI他引26000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曾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上海市巾帼创新奖、“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等荣誉称号。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谢明勇
谢明勇(1957.02.10-),食品营养科学与技术专家,出生地江西分宜,籍贯江西宜春。1982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化工系,1988年在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德国波恩大学营养学博士学位。现任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FellowofIAFoST)。长期从事食源性多糖与果蔬发酵研究,破解了食源性多糖结构解析与功能评价技术难题;突破果蔬发酵菌种筛选与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瓶颈,建成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库;创制多糖和益生菌发酵果蔬系列营养健康产品,催生出全新的养胃食疗和果蔬发酵绿色制造产业。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7篇,授权发明专利45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际食品亲水胶体基金会大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2021连续4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吴清平
吴清平(1962.11.15-)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广东省梅州市人。1999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针对我国食品行业出现严重的微生物安全风险,从基础研究着手,发明先进的共性监控技术并建立起相关理论体系,研制出重点产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解决了食品安全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不断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何梁何利创新奖,2014年获首届广东发明人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谢剑平
谢剑平,男,(1959.8.11-),烟草化学专家,江苏常州人,1985年毕业于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兼任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CORESTA)理事会中国代表,中国烟草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草与烟草制品委员会(ISO/TC126)中国代表。谢剑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烟草科学与工程研究,提出了表征卷烟危害性评估模型,创立了卷烟危害性评价与控制方法体系,建立了烟草复杂基质中微量有害成分分析方法体系,阐明了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形成机理,制定了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开发了一系列降焦减害新技术,开拓了中式卷烟降焦减害研究领域。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烟草专卖局资助的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中国烟草总公司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CORESTA铜牌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58项。主持制定烟草行业标准21项。主编《卷烟危害性评价原理与方法》、《2009-2010烟草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Toxicologica...
-
许健民
许健民(1944.8.2-)卫星气象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6年后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在他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许健民领导的研究组全面实现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实时、全自动、像元级高精度定位,并开发出20种定量产品,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数据的定量应用做出了贡献。其中在大气运动矢量产品的开发中,他提出了快速算法和在云高度指定中区分薄卷云和低云的新算法。1970-1986年许健民在国家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实时气象数据库,为中央气象台创建了热带天气分析业务。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徐祖信
徐祖信(1956.04.12-),女,环境工程专家,江西省萍乡市人。198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长期致力于城市河流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揭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成因和主要问题,充分发挥环境、水力、市政三个学科交叉优势,创新了系统、协同、耦合治理的技术体系。研发城市排水管网和河网耦合控污技术,建立生态流量与环境容量协同调控方法,创新城市管网雨天溢流和农村污水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在上海苏州河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和联合国津巴布韦水项目咨询专家,为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做出突出贡献。排名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受邀编著联合国人居署专题技术报告,授权发明专利23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