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洪兵
沈洪兵(1964.05.29-),男,流行病学家,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人。1999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士。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30年,在肺癌易感基因和驱动基因发现以及高危人群防治策略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创新性研究。在胚系遗传层面新发现21个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建立了中国人群肺癌分子遗传图谱,并创建了多遗传风险评分(PRS);在体细胞基因组层面首次揭示了中国人群肺癌关键驱动基因及其分子机制;不仅为研究肺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靶点,而且成功应用于肺癌发病风险预测,为肿瘤基因预测和精准预防做出重要贡献,推动我国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学科跻身国际前列。在NatGenet,NatRevCancer,LancetRespirMed等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田金洲
田金洲(1956.12-),男,中医脑病专家,湖北天门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及研究40余年,对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以及失眠等脑病的中医药防治做了系统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成绩突出。探索了复方中药从脑微循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途径;挖掘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和方法;研制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系列中国标准。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全国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特等奖1项。主编《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等著作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沈祖尧
沈祖尧(1959.10.22-)胃肠病学专家。祖籍浙江宁波,现居中国香港。2012年欧亚科学院院士及2015年港科院创院院士。并于2013年获颁世界杰出华人奖。获香港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学士学位(1983),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学位(1992)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7)。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莫庆尧医学讲座教授。为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美国肠胃病学学院、澳洲皇家内科医学院等九个学院的院士,担任多个专业学会委员。在国际上首创了为期一周的抗幽门螺旋菌治疗方案;率先采用内窥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制定多种预防因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司匹林(NSAIDs、aspirin)引起的溃疡并发症的治疗方案;率先在亚太地区确立了结肠镜检查对早期发现无症状大肠癌的临床筛查价值;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作了系列创新性研究。获200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2007,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美国防癌基金会桂冠奖Laurel奖、2009年亚太地区胃肠科最高奖项Marshall及Warren奖、同年德国胃肠病学协会内镜奖、2010,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
-
田伟
田伟(1959.02.05-),男,骨外科专家,北京市西城区人,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教授,1995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大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担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第十八届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学会主席,第十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委。是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名誉院士,北京学者。获何梁何利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长期致力于骨科诊疗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研究及应用,是我国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自主研发国际首台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产品,并在临床广泛应用。首创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理念(CAMISS),创新5种新术式,成为国际手术金标准。首次发现颈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革新手术理念;提出椎旁骨化新理论,改变人工椎间盘设计方向。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主持制定国际指南1项、国家卫生行业标准3项、国内指南5项。主编专著12部,发表论文300余篇。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辰
王辰(1962.08-)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山东德州人。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长期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医院、中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临床、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烟草病学等领域的主要领军者与推动者之一。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确证中药对流感疗效等多项创新并进入国际指南,指导改善临床实践。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杰出贡献奖等多项奖励。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田志刚
田志刚(1956.10.11-),免疫学家,山东省莱州市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1989年获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医学部)免疫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国际免疫学联盟执委。主要从事NK细胞和肝脏免疫学研究。发现肝脏特有NK细胞新亚群,开创以NK细胞新视角认识各种肝脏疾病;创建NK细胞肝炎模型,发现若干免疫治疗新靶点;研制靶向NK细胞受体的单抗,可逆转NK细胞过度活化或功能耗竭以治疗肝脏急性损伤、病毒性肝炎或肿瘤;创建NK细胞规模化扩增和基因修饰技术,突破NK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瓶颈。以通讯作者在Cell、Immunity、NatImmunol等发表300余篇SCI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其中获多项技术转让。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广基
王广基,1953年4月26日生于扬州,男,汉族,江苏扬州人,药物代谢动力学专家。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1993年获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药学研究。为“863”重大专项“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的全国牵头人,教育部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唯一)。在国内建立了国际先进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体系,成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撑,促进了我国创新药的研发及产业化;创建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新理论及新模型,为靶点在细胞内药物及纳米制剂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开拓了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理论方法,解决多个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现代化与中药国际化进程。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
-
王俊
王俊(1963.11.15-),男,胸外科专家,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外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计生委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及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等。他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从事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治疗的相关研究。在中国最早成功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探索出绝大多数胸腔镜手术的中国术式,并一直在手术例数和难度上居领先地位。培训了我国早期80%以上的胸腔镜医师,主持制订了胸腔镜手术国家规范,引领中国胸外科完成了从传统开胸到现代微创的转型升级。创建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技术体系,研创出被柳叶刀肿瘤命名的肺癌手术“王氏技术”,解决了中国肺癌手术的独特难题,推动了我国肺癌微创手术的普及。早期肺癌的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写入多项国际指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奖,国际胸心外科最高青年奖GrahamFellowship等。发表论文380余篇,...
-
王红阳
王红阳,1952年1月31日出生,女,汉族,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肿瘤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家,旅德归国华侨。1992年毕业于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任(2009-2017)。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临床和转化应用研究,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细胞网络调控和肝胆肿瘤个性化诊治等有重要建树。1997年回国创办了第二军医大学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科综合病区,建成我国首个肝癌生物样本库、规模化肝胆肿瘤人体类器官库和精准诊疗平台,形成创新研究基地,后发展成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领衔我国大规模肝癌预警筛查计划,研发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诊断试剂(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获国家药品监督局注册认证在临床广泛应用;系统研究慢性炎症促进肝癌发生新机制,为我国肝胆肿瘤防控提出新策略,应用推广新技术,推动了肝胆肿瘤的精准诊疗。在Cell、CancerCe...
-
王军志
王军志(1955.09.30-),男,生物制品与生物药学专家。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77年考入兰州医学院,先后获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1993年在日本三重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WHO生物制品标准化和评价合作中心主任,WHO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年留学回国后,一直从事生物药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多项技术方法和标准纳入《中国药典》和国际技术指南。在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重大药害事件查处、国家生物制品批签发、国家疫苗监管体系建设及药品监管决策中均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创新生物药成果转化及参与国际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Lancet,Nature,Science等杂志发表论文11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先后获得白求恩奖章、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奖特别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