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国勇
袁国勇(1956.12.30-)医学微生物学专家。出生于香港。198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目前担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及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主管,同时为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管。他同时也是英国皇家内科学院、外科学院和病理学院的院士。1997年H5N1禽流感在香港爆发期间,袁教授最先在Lancet报道了H5N1患者具有较严重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而H5N1患者的样本可以在他的实验室通过自行研制的分子诊断方法进行快速检测。2003年SARS爆发期间,袁教授及他领导的小组成员追查到SARS的病原冠状病毒,被亚洲时代周刊誉为亚洲英雄。接着他又发现了SARS冠状类似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中华菊头蝙蝠,并且提出由于蝙蝠携带有新型的病毒,是造成突发传染病的主要源头。在发现、鉴定新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工作中,他在人类和动物中发现超过50种新的病毒,10种新的细菌,2种新的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些病毒包括蝙蝠冠状病毒HKU4、HKU5,这是MERS冠状病毒的祖先。他共发表超过700篇学术论文,被同行引用超过25000次,主要涉及鉴定新型微生物或新出现传染病的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
-
杨宝峰
杨宝峰,1957年11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男,汉族,吉林省松源市人。药理学家。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十八、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并获药理学博士学位。先后赴日本、加拿大留学,分别被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国著名院校聘为荣誉教授和荣誉博士。为英国皇家生物学会院士。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俄医科大学联盟(106所大学)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曾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杨宝峰院士带领团队通过对50余种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药物的研究,发现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离子通道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离子通道靶点学说,编入《离子通道药理学》和本科生教材《药理学》。发现离子通道、非编码RNA及M3-R等相互作用对心脏结构重构、电重构致心脏功能紊乱的机制。揭示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以及丹参、大黄等中药有效成分...
-
张伯礼
张伯礼,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男,汉族,河北宁晋县人,中医内科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主任,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监事长,世界华人中医医师协会副会长,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90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1999年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并连续三次得到“973”计划支持,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
-
詹启敏
詹启敏,1959年1月22日出生,男,汉族,江西省乐平市人,分子肿瘤学家。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和工作。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创新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和生物医药主题组组长、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生物药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行业科技专项委员会主任、国家生物医药技术战略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保障科技工程专家组组长、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
张心湜
张心湜(1942.06.26-)泌尿外科专家。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原籍河北省石家庄市。1967年毕业于国防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M.D.)。曾任台北荣民总医院急诊室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外科部主任、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院长、校长、台湾振兴医院院长、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理事长、国际外科学会副主席及台湾总会主席、台湾润泰集团医疗事业体系执行长、台湾卫生研究院董事会董事。现任台湾阳明大学终生荣誉教授、财团法人泌尿外科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台北荣民总医院教授级特约医师、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董事会董事暨顾问医师、医疗财团法人新光医院董事会董事暨顾问医师。发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计算器监控装置,获多国发明专利及台湾科技最高奖,专利金全数捐出,成立泌尿科研究发展基金,奖掖后学。成立台湾第一个“泌尿外科培训班”及“外科肿瘤医师培训中心”。从事医学教育四十余年,并持续第一线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深受病患爱戴。发表论文224篇(含SCI113篇),书籍35本,担任各医学杂志主编、世界影视泌尿学大会主席及国际外科学会世界大会主席。1990年起为促进两岸医学发展,从事下列交流工作:每年赴...
-
张英泽
张英泽(1953.06.15-),骨科学家。河北省衡水市人。197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两次赴日本信州大学研修。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导,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三医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复杂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的研究,是我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是骨科创伤领军人之一。原创提出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骨折仿生固定理论、不均匀沉降理论等十几项创新理论,研发了系列微创复位固定技术、器械和内固定物;获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9项获注册证并转化,其中3项同时在美国FDA注册;完成了我国首次骨折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文章以论著形式发表在Lancet子刊LancetGlobalHealth(IF=17.686)。以第一主研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发表学术论文67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
张学
张学(1964.07.15-),男,医学遗传学家,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长聘教授)、国家卫健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会长,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罕见遗传病致病基因研究,发现家族性反常性痤疮等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和先天性全身多毛症等基因组病的致病DNA重排,揭示基因抑制性上游开放阅读框(uORF)致病突变和回文结构介导的染色体插入两种新机制,在Science、NatureGenetics和AmJHumGenet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系统开展了多种罕见遗传病的致病突变谱和基因诊断研究。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年“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组重排的新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7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20...
-
张志愿
张志愿,1951年5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男,汉族,江苏吴江人,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1986-1991年硕博连读获医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现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学科带头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及脉管畸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02年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于2007年、2010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18年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021年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连续8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榜单。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运
张运(1952.09.28-)心血管疾病专家。山东济南人。1985年毕业于挪威奥斯陆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和卫生部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380余篇,部分论文发表在NEnglJMed,Lancet,JAMA,NatMed,PharmacolRev,CellMetab,JACC,EurHeartJ,PNAS,Gastroenterol,NatRevCardiol等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主编专著13部,参编专著33部。发表论著被国内外文献引用6000余次,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三次入选国际爱思维尔出版社评选的“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
-
赵铱民
赵铱民,1956年10月出生,男,口腔修复学专家,陕西省汉中市人。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于同校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军事齿科学会荣誉主席、国际颌面修复学会荣誉主席、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总编辑。长期从事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及功能重建研究。创建了颜面缺损智能化仿真修复技术体系,建立了系统的颌骨缺损后咀嚼功能重建技术,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国际通用技术;发明了自主式种植牙机器人,建立了智能化精准种植和即时修复的牙种植新模式;创建了中国颌面赝复学科,并使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建成了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并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奖励。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280篇,著有《颌面赝复学》等专著3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荣立一等功一次。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