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兆云
朱兆云,1954年3月生,女,中药资源(民族药方向)专家,云南大理巍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任云南白药集团中药研发总监、西南民族药新产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1999年-2018年)。长年坚守在民族药工程科技领域第一线,带领团队对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药资源实施首次系统研究的重大工程。开展资源调研,鉴定确证4392种药物,主编《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专著共6部22卷1191万字,得到广泛应用。发掘民族药资源,以第一发明人创制5个国家新药并成功上市,其中2个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痛舒胶囊申报FDA获准在美国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建设通过国家认证的5个平台及其团队。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奖励。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郑树森
郑树森(1950.01.09-)肝胆胰外科、肝移植学家。浙江衢州龙游人。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我国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包含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标准——“杭州标准”、创建了成人活体肝移植技术体系和低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方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2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以通讯作者在Gut、JournalofHepatology、Liver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HBPDINT,SCI收录)和《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教育部规划教材《外科学》五年制、八年制和《肝脏移植》、《胰腺移植》等专著。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洪铎
陈洪铎(1933.02.18-)生于浙江绍兴。中共及致公党员,皮肤性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会长、国际生物医学科学协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关于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已获国际公认。他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恢复,已被用于皱纹等光老化性皮肤损伤的修复;证实了绿茶提取物在光免疫防护的作用;发现温热能促使朗格汉斯细胞成熟,已用于跖疣等顽症治疗。从事皮肤性病临床工作50余年,发表论文549篇,其中英文文章202篇;主编参编专著34部,其中在国外出版的专著9部;获得专利7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1项。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吴阶平医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国际皮肤科学会突出贡献奖,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表彰奖,世界卫生科学院终身荣誉会员、美国...
-
陈冀胜
陈冀胜(1932.07.15-)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天津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技术一级、文职特级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院政治委员、总工程师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天然药物》、《应用化学》、及《J.Nat.Toxins》、《J.Med.Chem.Def.》编委、学术顾问等。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化学生物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主编《中国有毒植物》、《英汉生命科学词典》、《化学、生物武器与防化装备》、《反化学恐怖对策与技术》,参编《分子药理学》、《海洋生物毒素学》、《Toxin-RelatedDiseases》等。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君石
陈君石(1935.06.15-)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196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主要研究和工作领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信息交流;营养与慢病以及食物营养强化;运动是良医。陈君石是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1968-76年从事硒与克山病研究,获1984年施瓦茨国际奖;1983-1993年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专著作为CancerRes.1992年11期封面,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作者);1990年在中国开创中国总膳食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总膳食研究的典范;1994-98年主持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人群干预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1998年至今系统研究和推广NaFeEDTA强化酱油预防贫血。2001年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2007-201...
-
程书钧
程书钧(1939.12.02-)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系实验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1978年至1981年在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进修遗传毒理学,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作访问学者,1992年和1996年分别在荷兰肿瘤研究所及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作访问教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副所院长(1992~2001),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2003-2012),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2004-20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肿瘤项目首席科学家(1999-2009),北京市重大肿瘤专项的首席科学家(2005-2010)卫生部肿瘤行业专项首席专家(2009-2013)。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癌变、畸变、突变”杂志主编。发明绿茶儿茶素治疗尖锐湿疣,此项原创发明成果已获国际专利,2006年经美国FDA批准上市。这是美国50多年来首次批准的一个复杂成分的植物药作为处方药上市销售。2009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亚珠
陈亚珠,(女)(1936.07.23-)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浙江宁波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及大型医疗器械研制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五十余年。早期在过电压防雷保护、高电压设备绝缘设计、静电场数值计算等领域成绩卓著,曾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八十年代初,她将多学科知识及工程技术融合,应用于无创伤医疗领域,并研制成功的“液电冲击波体外肾结石粉碎机”为泌尿外科史上开创非手术刀的方法,使广大肾结石、尿路结石患者接受无痛无损伤的治疗,临床效果达到98%以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作为自制研发医疗设备至今仍在各大医院临床应用,90%以上肾结石患者得到无创伤治疗。近二十年来,她致力于物理治疗肿瘤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开发,提出了“绿色”多模式治疗理念,即超声局部热疗和化疗,放疗相结合的多元化治疗模式。国内率先提出相控阵列超声多模式...
-
高润霖
高润霖(1941.05.04-)心血管病学专家。河北省唐山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1986年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总编辑。现任该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循环杂志总编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顾问、欧洲心脏病杂志国际副主编及国内外多家杂志编委。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担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及科研工作,是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先驱者之一,率先在国内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多项新技术,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普及、推广及规范化并扩大我国在国际介入学界的影响做出贡献。他致力于介入治疗再狭窄机制和预防研究,产学研结合,促进药物洗脱支架创新及国产化,完成多种新型药物洗脱支架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在冠心病临床、心绞痛病理生理和治疗、...
-
戴尅戎
戴尅戎(1934.06.13-)骨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3-84年于美国MayoClinic任客座研究员。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及骨科主任,现任上海市创伤骨科与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所主任、上海交大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基地主任。在国际上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制品用于人体内部。在步态和人体平衡功能定量评定、内固定的应力遮挡效应、骨质疏松性骨折、人工关节的基础研究与定制型人工关节、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促进骨再生、3D打印技术的医学应用等方面获创新性成果,因而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和部、市级一、二、三等奖45项,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9本。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顾健人
顾健人(1932.01.13-)肿瘤分子生物学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2000年曾任国家“863”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专题专家组组长、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了全国医药生物技术计划的执行。2001年-2004年任国家“973”专家顾问组成员。1985年创建“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从事肝癌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肝癌的活化癌基因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建了以细胞生长为基础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系统,发现了372个具有抑制或促进细胞生长的新基因全长cDNA,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30余篇。如:TheLancetOncology,Naturecellbiology,PNAS,Hepatology,JHepatology,CancerRes,Oncogene等。获中国发明专利74个和美国专利8个。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