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辉
庄辉(1935.01.17-)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专家。浙江省奉化市人。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第一医学院。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免疫控制乙型肝炎专家委员会委员、亚太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CEVHAP)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以及《中国病毒病杂志》、《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和《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主编等职。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首先证实我国存在流行性和散发性戊型肝炎;在国内首先建立戊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猕猴动物模型;研制成功“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条”和“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首先从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证实我国存在庚型肝炎(庚肝)病毒感染,以及单采浆供血员中存在丙型肝炎流行。先后获美国和中国专利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新药证书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基础类)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
-
陈晓红
陈晓红(女)(1963.05.15-),管理科学及工程管理专家,出生于湖南长沙,籍贯江西永新,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博士。现任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和社科委学部委员,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与首席教授,国家杰青、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和光召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在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程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创立了“集成动态智能量化”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SCI/SSCI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ESI前1%高被引论文52篇,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版专著1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22项。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柴洪峰
柴洪峰(1957.5.15-)金融信息工程管理专家。山西省临汾市人。1981年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校计算机专业。2000年获西南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曾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副总裁。主持并从事研制建成了中国外汇交易系统、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系统、国债交易和结算系统、银行卡信息交换系统等国家级金融改革重大信息工程,创建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平台运营、风险防范、标准规范及检测认证现代服务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丁烈云
丁烈云,1955年11月22日出生,男,汉族,湖北省洪湖市人,土木与建筑工程管理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东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数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提出工程安全风险“能量-耦合”理论,创建地铁工程安全风险“识、警、控”技术体系,研发数字轨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设关键技术,构建工程质量精益控制模型、标准和平台。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18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主编1项国家标准,获发明专利9项,出版3部著作和1部国家精品教材,发表论文百余篇。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范国滨
范国滨(1958.04.23-),高能激光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北京市人。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2005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我国高能激光工程科技领域主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在高能激光技术攻关、系统工程化和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创新性成就,对我国高能激光技术和工程领域取得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高新技术装备建设发展工程”重大贡献个人奖及金质奖章、“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及“周光召技术创新奖”等。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董尔丹
董尔丹(1959.3-),男,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家,医学科技管理专家,河北唐山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到1999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后研修。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讲习教授,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首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尔丹长期从事交感/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血管功能调控机制研究和科学基金医学研究创新体系建立和战略规划实施等科技工程管理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血管生物学》。9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奖励或表彰。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ScienceChinaLifeSciences》副主编,《ChineseMedicalJournal》副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中华高血压杂志》副主编等;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会侯任主任委员,首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
-
黄殿中
黄殿中,(1952.1-),男,国家安全信息工程管理专家,江苏省徐州人。本科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现任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某部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国家安全领域的专用通信技术研究和信息工程管理工作。研制的适应不同环境的多项专用通信技术,保障了通信的安全可靠。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技术换代工程,提出“体系对抗”的工程管理方法,填补了国内特种领域技术和工程空白,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黄维和
黄维和(1957.11.28-)油气储运工程专家。江西清江人。1982年6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油气储运专业,1996年6月获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与科学硕士学位,2005年1月获石油大学(北京)储运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主持西气东输等我国多条重大管道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建设管理,构建管道工程协同创新模式,解决大口径、高压、高强钢输气管道断裂控制和易凝高粘原油输送等难题;创立我国大型油气管网基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油气管网运营水平;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油气长输管道及储运设施检验评价与安全保障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胡文瑞
胡文瑞,1950年生,东北石油大学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长庆石油勘探局局长,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勘探生产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现任北京能源协会会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非常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主持建成了我国首个大型特低渗透的安塞油田,主持发现了中国唯一超万亿立方米的苏里格气田;创立了非常规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和工程建设模式、管理理论、工作程序与方法;提出并组织了中国石油十项重大开发技术试验和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对长庆油田和中国石油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起了关键作用,使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走在了世界前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设计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出版专著《宏观引导法概论》、《全控网络管理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低渗透油气田概论》(上册)、《老油田二次开发概论》等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
-
金智新
金智新(1959.11.14-)采矿工程技术和安全工程管理专家。辽宁锦州人。1982年毕业于辽宁阜新矿院采矿工程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现任山西焦煤集团总经理。长期从事煤炭开采技术研究和煤炭开发工程管理。在老煤炭基地转型建设中,提出“时空协同优化”工程哲学思想,首创“煤矿+工业园区”一体化资源绿色开发利用新模式,主持了大同矿区双系煤田不对称开发工程,组织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井口井工矿井塔山矿(1500万吨/年),建设了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产业链最完整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参与组织领导了坚硬顶板控制、煤炭自燃火灾防治、瓦斯预控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建立了安全结构理论,创新了煤矿安全理论与管控方法。提出并实施了稀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战略。发表论文47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