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恩·大卫·克拉吉
伊恩·大卫·克拉吉出生于1949年7月,199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水文学家。伊恩·大卫·克拉吉教授于1974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土木工程系水资源工程博士学位。伊恩·大卫·克拉吉教授长期从事雷达测雨、洪水预报和洪水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90年代起,伊恩·大卫·克拉吉教授在雷达测雨和洪水预报方面取得国际公认的创新成果。主持了英国水文雷达实验项目HYREX,在雷达成像、雷达测雨数据质量控制及降雨临近预报等方面有深厚造诣;研究解决了雷达测雨中存在的亮带问题,被誉为英国“雷达水文之父”;专著《HydrologicalApplicationsofWeatherRadar》是雷达水文学的经典教科书;首次提出并开发了天气雷达测雨信息处理系统(WRIP),用于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提高了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后发展为全英洪水预报实时作业系统。伊恩·大卫·克拉吉教授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李文沅
李文沅教授出生于1946年2月,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和IEEEFellow,现任美国电力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工业顾问、国际电力可靠性最高奖IEEEPESRoyBillinton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李文沅教授于1987年获得重庆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博士学位。他在电力系统可靠性和概率规划领域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个人获9项国际奖项,是该领域国际著名专家,是其主要贡献体现在:(1)作为国际上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的引领者之一,提出了电力元件和系统风险评估的多种原创性模型,完善和丰富了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理论,并实现了在国际范围特别是在加拿大电力工程中的大量应用。除了发表的大量文章外,已出版4本英文专著,其中1本被选为IEEE经典著作并被翻译成其它四种文字出版发行。(2)作为开创者之一,提出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电力系统概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直接投资节省达数亿加元。技术水平和成果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开发的软件包和数据库在国际上享有盛名。(3)指导了2项电力行业标准的编撰。李文沅教授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余艾冰
余艾冰教授于1963年生于广东开平。1982年获中国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澳大利亚伍仑贡大学博士学位,1990至1992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CSIRO)矿物与过程工程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执教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讲师(1992-1995)、高级讲师(1995-1997)、副教授(1998-2000)、教授(2001-)及大学杰出教授(2007-2014)。2014年5月起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副校长,并兼任蒙纳士大学苏州校区校长和蒙纳士大学-东南大学联合研究院院长。2016年,他创立了澳大利亚计算颗粒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产业研究院工业过程模拟与优化研究所。余教授是颗粒科学与技术和过程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是颗粒填充、颗粒及多相流、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多个研究领域的权威,科研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化工和矿物加工工业。他至今已发表超过1000篇学术论文(其中778篇发表于SCI国际学术期刊),成功组织了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为不同的国际学术会议作了10次特邀主题报告。他为新南威尔士及蒙纳士...
-
哈桑·卡雷姆
哈桑·卡雷姆博士是美国圣母大学的罗伯特·穆兰工程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工程院外籍院士。卡雷姆教授是首任美国风工程协会主席、现任国际风工程协会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杰出会员等。卡雷姆教授的学术成就和贡献集中在风工程及结构工程领域。作为国际风工程领域的领导者,他通过风洞实验与现场实测等方式,利用解析、数值和随机分析框架,致力于高层建筑、大跨桥梁、近海建筑等结构的抗风分析与设计。此外,卡雷姆教授还积极推进风荷载规范ASCE-7的发展;发展了基于网络的基础设施结构分析、设计以及拓扑优化框架。他率先在土木工程学科建立了风工程研究与教育虚拟合作实验室;开创了基于健康监测网络的结构性能评估体系(所监测的超高层建筑遍布全球,包括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他引领了风荷载非平稳及非线性研究,并应用于超大跨桥梁颤抖振的响应计算和控制分析。他是多个国际SCI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会成员。卡雷姆教授职业生涯中已获得一系列风工程及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的最高荣誉,其中包括CermakMedal、ScanlanMedal、DavenportMedal、ShinozukaMedal以及vonKarm...
-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是享誉世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导者、人类信息化发展的先驱者。199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他发明了计算机Microsoft与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了小系统到云端整体构建的统一平台功能,极大地降低了人类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成本和时间,极大地便利了全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机会,是二十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创新成果。2006年,比尔·盖茨创建了美国泰拉能源公司,正在主持开发引领全球能源革命的第四代核电行波堆技术。比尔·盖茨先后获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美国公共服务研究院杰弗逊奖。2017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唐纳德·格里尔逊
唐纳德·格里尔逊,男,英国人,1945年10月出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以及皇家生物学院院士。1964年至1967年在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生物学专业学习,1968年至1971年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果实成熟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学术贡献:在世界上首次克隆和鉴定了一系列的果实成熟基因。首次提取和克隆了该基因的cDNA,并利用反义和正义基因沉寂技术对其调控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果实质量、储藏和成熟控制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番茄果实成熟机理与调控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发表学术论文180篇,出版专著及综述50多篇/部。先后获爱丁堡大学Ellis奖、英国皇家农业科学学会研究奖、英国女王颁发的官佐勋章OBE、瑞典皇家农林科学院Bertebos奖等。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生物科学院院长、副校长。
-
安道琳
安道琳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低噪声飞机计划”,开发出新颖、超低噪声节能飞机的概念设计。她形成了对管道火焰燃烧振荡的基本认识,证明了主动反馈控制是消除导致不稳定性的破坏性相互作用的一种有力方式。表面顺应性、边界层和表面性质相结合形成的波导极大地改变测量场,进而显著降低近表面气流产生的声音。安道琳不仅率先明确了这些效应,而且阐明了如何通过适当选择表面涂层对其进行控制。这种涂层现已作为潜艇的常规涂层,可显著改善声纳性能。她为此获英国声学学会奖章。安道琳的团队开发的技术可根据轮胎几何形状、材料和花纹预测噪声效果,并用于开发低噪声轮胎。
-
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
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教授目前任职于耶鲁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为RobertoGoizueta讲席教授。2006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膜过程在高能效脱盐和水回用领域的应用、开发可用于下一代环境分离技术的先进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由于梅纳赫姆.埃利梅莱赫教授的杰出研究成就,其获得多项重要学术奖项,包括2015年获得埃尼(Eni)奖(由意大利总统亲自颁奖)、以及2005年获得克拉克(Clarke)杰出水研究奖(美国水环境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
-
李凯
李凯教授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PaulM.Wythes'55,P'86andMarciaR.WythesP'86讲席教授。自1986年起,除2001-2003年离校创业两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他被选为美国计算机协会院士(ACMFellow)、国际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Fellow)、华盛顿州立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1977年获得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得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李凯教授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包括1980年代中期提出计算机分布式共享内存(DSM)技术,同时提出了用于解决松耦合多处理器上的共享虚拟存储器中的基于目录的一致性算法,开创了计算机系统结构新的研究方向,2012年其原始论文被选入ACMSIGOPS名人堂。1990年代中期,为提高计算机群的通讯性能提出了远程直接内存存取的机构,对RDMA、InfiniBand等技术做出了关键贡献,现被广泛应用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网络等领域,成为工业标准。2001年他与两位合伙人联合创办...
-
雷欧·拉斐尔·莱夫
拉斐尔·莱夫是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他拥有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博士学位以及以色列理工学院(2017年)荣誉博士学位。莱夫博士于2012年7月当选麻省理工大学第17任校长。自上任以来,他领导麻省理工大学在日常工作中雷厉风行地推进科学探索,推动创新与创业精神,重塑高等教育,并引领MIT社区的人才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在教育方面,莱夫博士主要侧重学院在在线学习计划MITx和edX方面的最新模式开发。为促进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并帮助下一代创新者实现自己的想法,2013年10月,莱夫博士启动了“麻省理工学院创新计划”。其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包括:引擎公司(TheEngine)的启动。引擎公司创立的目的是为那些以应对人类重大挑战为己任的“艰深科技”初创创新企业提供资金和专业支持。2014年5月,莱夫博士以AbdulLatifJameel世界水与食品安全实验室为依托,发起了“MIT环境解决方案计划(MITEnvironmentalSolutionsInitiative)”。2016年5月,他宣布启动旨在募集50亿美元的“MIT让世界更美好”募捐活动。莱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