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克尔·霍夫曼
迈克尔·霍夫曼教授现为加州理工学院TheodoreY.Wu教授。2011年,霍夫曼教授被评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霍夫曼教授于1968年获得西北大学学士学位;1974年获得布朗大学博士学位。1973至1976年间,霍夫曼教授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霍夫曼教授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研究涉及大气化学、化学动力学、催化氧化与还原、光化学、光催化、纳米技术、超声化学、光电化学、脉冲等离子体化学、环境水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广泛的领域。这些论文多从机理上揭示了重要环境问题或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并被广泛引用,被SCI引用总计约54000次,H指数高达104。科学索引(WebofScience)将他列为世界上工程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之一。霍夫曼教授于1991年和2005年两次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洪堡研究奖;2001年,获得美国化学学会CreativeAdvances奖;2003年获美国水环境基金会JackE.McKee奖章。2010年,霍夫曼教授被台湾大学聘为大气科学、化学及环境工程学科杰出首席教授。2012年,霍夫曼教授课题组发明由太阳能驱动的电化学废水处理技术,...
-
尼古拉斯·佩帕斯
尼古拉斯·佩帕斯现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CockrellFamilyRegents讲席教授及生物材料、药物传递与再生医学研究院院长,美国国家材料与制造委员会委员。尼古拉斯·佩帕斯被选为美国及多个国家的院士,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发明家学院、希腊雅典科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法国国家药学院、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被12个学会(协会)评选为“Fellow”,包括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美国物理学会(APS),美国化学会(ACS),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美国生物材料学会(SFB),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BMES),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美国药学科学家学会(AAPS),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国际控释学会(CRS),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联合会(IUSBSE)。尼古拉斯·佩帕斯1973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佩帕斯教授引领了全球生物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物理、药物传递和生物纳米技术的发展。他使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将现代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结合,研发出...
-
顾敏
顾敏教授为澳大利亚物理学会会士(1999),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2003),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04),英国物理学会会士(2008),国际电力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2015)。被选为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2006),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2007)。顾敏教授于1982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及1988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及悉尼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研究员。顾敏教授在三维光学显微成像和多光子纳米光子学的基础研究及数据存储、生物医学工程应用中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他是三维光学显微成像理论的国际权威和先驱者之一,对现代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是澳大利亚光学学会BeattieSteel奖(2011),澳大利亚科学院IanWark奖(2014),澳大利亚物理学会Boas奖(2015)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科学创新奖(2016)的获得者。被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授于桂冠教授(2010)。荣获国际光学及光子学学会丹尼斯盖博奖(2019)。顾敏教授于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顾敏教授曾...
-
尼古拉斯·罗伯特·莱蒙
尼克·莱蒙教授,医学博士、哲学博士、英国皇家病理学家学院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莱蒙教授同时也是英国伦敦巴茨癌症研究院的院长。巴茨癌症研究院是世界顶级的癌症研究机构,近期入选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卓越中心和癌症生物治疗大中心。同时,他还担任英格兰国家健康研究院临床网络部主任,这个网络每年开展各项临床试验超过5000个,并招募720,000余名病人参加临床试验。莱蒙教授是英国主要的健康研究慈善机构-医学研究基金会的主席。同时,他是英国研究理事会及英国和国际医学慈善机构等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主席。另外,他还担任英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研究战略委员会委员。2006年,莱蒙教授当选为英国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他所领导的医学科学院正在进行医学科研和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改革,主要研究方向是食道癌的防治。莱蒙教授的个人研究方向是癌症的基因组学和分子病理学,以及癌症的生物治疗和疫苗的研发。他的转化科研项目涉及基因修饰的溶瘤病毒和重新靶向的免疫细胞在病人身上的早期临床试验。2017年,莱蒙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松采夫·康斯坦丁·亚历山德罗维奇
K·A·松采夫——俄罗斯科学院巴依科夫冶金与材料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化学与无机材料工程领域的杰出学者,科学导师。K·A·松采夫任《无机材料》《无机材料:应用研究》以及《材料科学》等期刊的总编辑,是多家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部副院士秘书。自2012年起,K·A·松采夫院士出任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材料科学学院院长。K·A·松采夫院士开创了新的科技潮流——薄壁陶瓷氧化工程(OETWC)。在OETWC的框架下,给定金属形态氧化作用下精巧陶瓷产品直接成型的工艺过程确立了新的基本法则,从而使人们得以制造出灯丝、加热器、高温气体过滤器、热交换器以及用于汽车催化转化器的蜂巢状构件等陶瓷产品,并开发出高表面区域催化涂层成型工艺。合成给定形态IVB族紧凑型金属氮化物的可能性自此得到了证实,在不使用种子晶体的情况下获得大规模单晶钛、锆、铪氮化物的工艺也首次问世。在OETWC框架下诞生的技术还有用于气流和液流光催化处理的蜂窝陶瓷产品和纤维陶瓷产品技术,以及为此开发的将金红石紧凑型OETWC蜂窝和纤维陶瓷转化为锐钛矿和褐锰矿活性阶段的工艺,其光...
-
史提芬·博伊德
史提芬·博伊德(StephenBoyd)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三星工程教授及电子工程系信息系统实验室教授。他还同时兼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计算数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礼任教授。他现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博伊德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SIAM和INFORMS的会士,以及IEEE控制系统学会的杰出演讲者。博伊德教授1980年获得哈佛大学数学学士最高荣誉学位,并随后于1985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还拥有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和比利时天主教大学(鲁汶)的荣誉博士学位。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凸优化在控制、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和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博伊德教授著有多本专著,包括《凸优化》、《系统与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矩阵不等式》以及《线性控制器设计》,其中《凸优化》已经作为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相关课程的教材。他在凸优化相关领域发表了超过500篇论文,被引用数(谷歌学术)超过13万次,H指数为104,在工程界影响深远。他所领导的研究组设计并开源了多个优化工具包,包括CVX、CVXPY和Convex.jl...
-
韦伯斯特·卡维尼
韦伯斯特·卡维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德国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以及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国际抗癌联盟、美国临床研究学会和美国微生物学院的成员。2015年开始任Ludwig肿瘤研究所CNS战略联盟主席。韦伯斯特·卡维尼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先后经过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人类遗传学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他于1977年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Jackson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犹他州立大学HowardHughes医学中心做博士后。韦伯斯特·卡维尼多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尤其关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这些基因变异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他的研究涉及到细胞遗传学、基因工程动物模型、蛋白质生物化学和肿瘤生物学。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发现了肿瘤易感性和进展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并且将这些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共发表370余篇研究论文。韦伯斯特·卡维尼获得超过100项的科学奖励,因其在肿瘤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和领导力获得了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的MargaretFoti奖,还包括...
-
田村幸雄
田村幸雄教授是日本东京工芸大学名誉教授和东京工芸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同时担任日本和美国等多个国家的风工程相关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席或委员,日本工程院院士和印度工程院外籍院士。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均获得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田村教授长期致力于结构风工程研究,是建筑结构抗风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他在建筑结构抗风设计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结构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设计风速的合理确定、结构风荷载以及等效静风荷载的计算、结构气动稳定性的评价、建筑结构抗风设计规范的编制与修订、以及风灾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他在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基础理论和抗风设计方法方面取得了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其突出工程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建筑结构风荷载的数学模型、量化和分析,为实现合理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著作近40部。他致力于推动工程防灾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于2009年创建并至今担任联合国防灾署支持的强风关联灾害防治专题小组主席,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基层社团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田村教授积极推动协调各国特别是亚洲和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结构抗风设计规范...
-
米耀荣
米耀荣(Yiu-WingMai)博士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工程和信息技术学院的首席教授。他是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和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和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米教授合著了7部专著、42个篇章,获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件,在断裂力学和先进复合材料领域里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在无石棉纤维增强水泥、超硬纳米复合陶瓷涂层切削成型工具、韧性聚合物薄膜的基本断裂功测试规程、测量裂纹尖端开口位移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复合材料加工新技术(拉挤成型、热压成型、缝合和销钉增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长久持续的影响力。目前,米教授主要从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构性(断裂与疲劳)和功能性(阻燃、阻隔、导电、导热、光学透明、锂电池电极等等)应用的研究。米教授获得了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Scala奖、英国材料矿物矿业协会AAGriffith奖、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机械工程学会的最高奖-AGMMichell奖、国际断裂联合会Yokobori金质奖章、澳大利亚政府AM勋衔、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授予的国家最高荣誉奖-联邦院士研究奖、澳大利亚政府世纪勋章、...
-
安詹·博斯
AnjanBose教授是活跃于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工程师、教育家和管理者。他是电力工业界享誉世界的技术领袖、电气工程领域知名学者、工程教育家和高等教育管理者。他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WSU)董事教授。他是美国华盛顿州科学院的创始成员之一。他也是中国和印度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IEEEFellow和CIGRE杰出会员(DistinguishedMember)。Bose教授是世界电力工业界著名咨询专家。至今,他依然是电力行业的技术领袖和杰出顾问。AnjanBose教授于1967年获印度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6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学位,1974年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在加入WSU之前,Bose教授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StateUniversity,ASU)任教(1981-1993),其研究团队因将计算技术应用于大型电网控制与分析而享誉国际。在加入ASU之前,Bose教授曾在控制数据公司(ControlDataCorporation,CDC)的能量管理系统部门(现为西门子公司的部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