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美贵
卢美贵,就职于台湾台北市立大学,现任教授兼系主任一职。卢美贵2015年11月01日,卢美贵受邀参加了在锦江区静安路5号的《2015西部幼教论坛》
-
李玉贵
李玉贵,就职于台湾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现任特优教师一职。李玉贵2015年10月16日,李玉贵受邀参加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系主办的《第2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南京)教学观摩研讨会》2015年12月02日,李玉贵受邀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
-
孙慧阳
儿童阅读深耕实践者、阅读推广人、童书翻译者、2015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北京社区亲子绘本馆项目荣誉专家,深圳市首届阅读推广人培训班讲师。于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阳光芳草地栏目,开播图画书阅读指导声音专栏。翻译及导读童书作品七十余部。
-
顾立民
顾立民,著名学习与发展专家,以其对人力资源发展行业的高度责任心及在学习与培训领域的成就著称于业内。被誉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国际化和中美人力资源交流重要推动者”;在20余年的中、西方人力资源发展专业训练和实践中,顾立民先生确立了以下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地位: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企业大学战略及建设、企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设计与开发(ISD)、人力绩效技术(HPT)、电子化及多元化学习、组织发展等。曾在美国工作多年,并创造了中国培训业界的诸多第一:2011年9月当选美国“国际培训绩效及教学标准理事会”(IBSTPI)理事(Director),成为该理事会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立以来第一位华人理事。该组织是国际培训行业权威机构,专门从事培训行业关键岗位任职标准的制定和研究工作。中国第一部培训专业综合工具书《ASTD培训经理指南》的主策划及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培训》杂志社出版,2011年10月。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中国分会(ChinaChapter)副主席及创始会员。2012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主持研发中国首个“培训经理专业认证”项目和课程体系,任教研组组长。
-
高维华
高维华,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任教育学博士、讲师一职。高维华2015年09月19日,高维华受邀参加了由北京未来贝星教育集团在南三环东铁匠营横一条8号江西大厦主办的《2015第十一届全国幼教资源共享园长高峰论坛》2015年11月28日,高维华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幼儿教育协会在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大屯路甲一号主办的《2015第十三届全国民办幼教资源共享园长论坛》
-
郑日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现任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1985年起先后在美国教育测验中心、匹兹堡大学、大学考试中心作访问学者,以后又去英国彻斯特大学合作研究半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年。归国后执北京师范大学教鞭,率先开设心理测量、心理咨询课程,出版中国第一部心理测量和学校心理咨询教材,并亲手创办以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己任的讲心堂和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为心理学应用于社会奔走传道,不遗余力,推动了高考改革和人才测评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建立,近年来又将心理学服务推广到企事业单位和党政军系统,被人称为中国心理学应用的拓荒者。
-
王天虎
王天虎,就职于中国石油大学,现任(华东)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一职。王天虎2015年09月21日,王天虎受邀参加了由中培新媒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2015年11月26日,王天虎受邀参加了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在朝阳区望京东路1号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
-
于歆杰
于歆杰,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推出的首门全球慕课《电路原理》负责人。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第3届“清韵烛光”杯我最喜爱的教师。2003年赴MIT教学考察半年,2008-2009赴早稻田大学学术访问1年。IEEE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秘书长。
-
卢美贵
卢美贵,就职于台湾台北市立大学,现任教授兼系主任一职。卢美贵2015年11月01日,卢美贵受邀参加了在锦江区静安路5号的《2015西部幼教论坛》
-
李锋亮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本科毕业,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硕士毕业,2005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博士毕业。2006年-2007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教育经济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2007年到清华大学任教职到现在,并于2008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从2009年开始,本人的学术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对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的开拓上。本人试图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经典分析框架引入到远程教育的研究中去,包括通用培训vs专用培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教育生产函数、教育收益率、社会资本等,希望系统构建远程教育经济学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