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玉达
方玉达,男,1985年7月毕业于皖南农学院(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12月-2008年12月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博士后,从事:1)活体植株内亚细胞核结构体的构成、动态和功能研究;2)染色质活体作图(invivochromatincharting)研究。1996年9月-1999年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学习,获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从事二项研究:一为含超大基因组的小麦-蔟毛麦6VS/6AL易位系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二为转几丁质酶烟草、蕃茄和小麦研究。1999年7月-2001年11月德国植物遗传和作物研究所(InstituteofPlantGeneticsandCropPlantResearchGatersleben)博士后,从事植物转基因细胞的活体跟踪和大麦高效转化体系的建立研究。2009年1月-现在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和生态研究所从事植物细胞核功能性结构和动态研究;任研究员,研究组长。从事植物亚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内容包括:(1)植物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的四维(时序化三维)结构及其与基因表达调控关系;(2)亚细胞核结构域的鉴定和动态功能分析;(3)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转运;(4)细胞核内保有的非编码RNA的鉴定和功能分析;(5)细胞核体积大小与细胞体积、植株大小、生物质积累成比例关系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
-
孔照胜
孔照胜,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7年-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植物微管动态组织,微管和纤维素合酶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及驱动蛋白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在PlantCell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11年6月加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细胞结构与细胞行为”分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计划A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启动项目等。
-
徐云碧
徐云碧博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特聘专家、CIMMYT-中国玉米分子育种高级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徐云碧博士曾任美国Cornell大学博士后和ResearchAssociate、美国RiceTec公司水稻分子育种科学家、CIMMYT玉米分子育种高级科学家和应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兼任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MolecularBreed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ntGenomics、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TheCropJournal等国际杂志的编委。在Science、NatureGenetics、PNAS、《中国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论文累计引用7500余次,H指数36。著有专著《分子数量遗传学》和MolecularPlantBreeding。徐云碧领导的玉米分子育种实验室(www.ccMaize.org)主要从事玉米非生物逆境(干旱、低磷、低氮等)的分子遗传和育种研究,其目标是发展分子育种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并应用于玉米非生物逆境的抗性改良。最近在国际上倡导了“环境型鉴定”概念,为包括作物育种在内的作物科学提供了解码环境影响的参考技术和途径。环境型鉴定与基因型鉴定和表现型鉴定一道,有望成为未来影响作物高效育种和生产的三大支撑技术。
-
布赖恩·戴维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xoticGenomeRepository执行董事,基因组学、进化遗传学方向。Dr.BrianDavis致力于研究比较基因组学和犬类、猫科动物表型变异相关的疾病研究。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癌症遗传学研究所的进化遗传学家和研究员,该研究所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个部门。戴维斯博士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作为使用辐射杂交测绘法组装国内猫基因组的本科生。他的硕士论文涉及重新定义Panthera属的猫的时间和进化关系。他通过检查杂种雄性不育的基因组学进行博士研究,从而获得了猫科动物的生殖隔离机制,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3年。他目前在异国情调和国内种类的felids,canids和equid中使用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来检查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证据;并确定形态特征,疾病和癌症的遗传机制。
-
Felipe Sanchez Fernandez
FelipeSanchezFernandez,男,荷兰泰高集团肉鸡营养全球专家,曾受邀参加第四届饲料新技术国际论坛,围绕精准饲喂、高效养殖、饲料工业4.0”为主题做了相关报告,并在此会上谈论了饲料工业的未来:“精准营养,让数字说话”。
-
李荣
李荣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壤处处长。李荣认为,粮食安全关键在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依靠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在科学试点方面,将在100个示范县、1000个示范乡和1万个示范村推进施肥,200家大型农业企业与100个县对接,引导配方肥企业与相关的示范村和乡对接,重点推广推进配方肥的产业化。还将通过绿肥技术的推广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广泛开展新型肥料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科技贡献率。
-
李加洪
李加洪,就职于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现任总工程师一职。李加洪2016年09月27日,李加洪受邀参加了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在廊坊市广阳区爱民东道133号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遥感应用技术高峰论坛(ARS2016)》
-
Esther Japhet Mulyila
EstherJaphetMulyila博士,坦桑尼亚渔业部渔业发展司副司长,于2016年11月4日受邀出席2016第五届世界海洋大会,并发表了题目为“渔业发展中鱼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精彩演讲。
-
Suko Ismi
SukoIsmi女士,印度尼西亚海水养殖研究和发展协会高级研究员,于2016年11月4日受邀出席2016第五届世界海洋大会,并发表了题目为“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海洋鱼类孵化的发展”的精彩演讲。
-
Ayanna Carla N. Phillips
AyannaCarlaN.Phillips博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印度群岛大学教授,于2016年11月4日受邀出席2016第五届世界海洋大会,并发表了题目为“在加勒比海影响水产养殖生产系统的常见传染性病原体”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