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寅康
周寅康,就职于南京大学,现任教授一职。周寅康2015年10月16日,周寅康受邀参加了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朱江
朱江,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项目办公室主任,于2015年10月17-18日受邀参加了第二届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年会,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
冯玉林
冯玉林,原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暨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交流中心主任,(曾在农业部外事局,国际合作司和中国农业国际交流中心等部门工作)。具有教授级高级职称的厅局级领导干部、国际农业问题专家,同时也是现代化农业规划、设计、管理、营销和高新技术推广方面的专家。中国老教授协会农业专业委员会会员。
-
周长月
周长月,养犬学分会副理事长,解放军总参军务部高级参谋。参加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二次理事会并参与了演讲。会议内容:为提高我国犬业科技水平、促进犬业学科的健康发展,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定于2015年5月27日至29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第十六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二次理事会。
-
李云升
李云升,男,中共南华县委书记,曾历任元谋县计经委副主任兼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元谋县工业局局长、元谋县苴林乡党委书记,姚安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楚雄州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处级副部长、常务副部长,2013年8月任中共南华县委书记。曾受邀参加2016中国·南华野生菌大会,并在此会上发表精彩言论。
-
田大成
田大成,南京大学教授,田大成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植物生物学家,在植物抗病基因进化和非对称遗传现象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Nature、Science、PNAS等顶尖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他在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理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田大成的报告回顾了他自2003年在南京大学工作以来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近十年来的研究思路与成果,以及他在生物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时代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对植物生物学传统的观念进行革新的历程。报告思路严谨、内容精彩,体现其开阔的学术思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讨论热烈,陈晓亚研究员
-
章文华
章文华,教授,博导,南京农业大学校级特聘教授。研究领域: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逆境信号转导;作物抗逆性分子遗传改良研究方向:1)盐、低温、干旱和病害诱导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功能和调节,作物抗逆性分子遗传改良与调控2)磷脂和胞内信使转导逆境信号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理3)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的分子基础,植物的育性研究4)作物油脂组分、耐储的品质改良任职:“PlantSignalingBehavior”编委,“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常务编委,“云南植物研究”编委。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美国植物生物学会会员。受教育和工作经历:1983,8-1987,7南京农业大学学士1987,9-1990,7南京农业大学硕士1998,9-2001,7南京农业大学博士2000,2-2000,7日本香川大学进修2001,10-2004,6美国KansasStateUniversity,博士后1990,8-2001,10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2004,6-至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成果:发现并证明植物叶片中存在由磷脂酶Da1和磷脂酸转导的脱落酸信号途径:ABA?PLDa1?PA?ABI1。阐明PA-ABI1结合的生理意义是抑制ABI1,促进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证实植物遭受氧化胁迫时,PLDd被激活,生成磷脂酸,降低细胞编程性死亡。在植物耐盐机理研究方面,发现磷脂信号参与盐和一氧化氮诱导的液泡膜质子泵激活。在PNAS,Science,PlantCell,Planta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2篇。
-
程佑发
程佑发,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9年7月生,1991年、1994年和2000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9年分别在美国UniversityofArkansasatLittleRock和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做博士后和助理项目科学家。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方向为植物激素,尤其是生长素合成与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植物器官发生、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目标是以水稻和拟南芥为模式植物,阐明生长素生物合成、代谢、极性运输以及信号转导途径在器官发生与发育中作用的分子遗传机理,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包括:1)生长素生物合成代谢、极性运输以及信号转导途径2)生长素在器官发生中的作用机理3)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相互作用机理
-
娄永根
娄永根,男,1964年11月生。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1993和1999年分别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昆虫学专业和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2月-2003年11月在德国Max-Planck化学生态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多次赴瑞士、德国、菲律宾等进行访问或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生态学学会化学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获2003-2004年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昆虫化学与分子生态学、功能基因组、生物防治以及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专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国际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包括发表在ProcNatlAcadSciUSA和PlantPhysi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论文3篇。参编专著1本、教材2本。先后招收和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后10多名[。
-
翟巍巍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进化基因组学方向。发表文章15篇。巍巍博士致力于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进行种群演化历史的推断,特别是人类和家养动物的群体历史;同时,他的研究领域还包括肿瘤基因组学和病毒演化。1.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Genetics),我对种群遗传的里面的很多问题都有兴趣。例如,如何通过全基因组数据查找受过自然选择的区段,种群的演化历史的推断(DemographicHistoryInference),特别是人类迁移进化的历史,种群间/内多态性的分布(例如涉及代谢酶种内多态性的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个体化基因组学(PersonalizedGenomics)),平衡选择(BalancingSelection)作用下种群的动态性等等。2.癌症/肿瘤基因组学(CancerGenomics),和吴仲义,吕雪梅两位老师一起,我有幸接触到肿瘤遗传学里很多有趣的问题。例如肿瘤群体的进化演变的过程中,癌症致病突变(cancercausingmutation)在肿瘤群体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个体发育(development)和衰老(ageing)过程中体突变积累和发展过程,癌症转移细胞群和原发癌群相互关系等等。3.分子进化(MolecularEvolution),分子进化主要研究物种之间分化的过程,很多问题都很有意思。例如:genetree/speciestreeconcordance,物种形成模式(Speciationmode),以及如何通过物种间不同基因的比较(dN/dS),查找那些在物种间分化过程中受过正选择的基因片段等等。4.疾病相关性研究(DiseaseAssociationstudy),例如在全基因组疾病相关性(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研究中如何做experimentaldesign,基因组marker选择以及疾病基因和自然选择之间关系等等。5.病毒和细菌类的进化(ViralandMicrobialEvolution),我对很多病毒的进化都有很多兴趣,特别是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HBV(HumanHepatitisVirus),HPV(HumanPapillomavirus)的进化模式,自然选择的作用和分布以及和pandemics/epidemics之间的相互关系,hos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