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文伟
俞文伟,日本千叶大学前沿医学工程中心教授。HereceivedhisBEngandMEngfrom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in1989and1992,respectively.HisPhDwasreceivedinsysteminformationengineering,HokkaidoUniversity,Japanin1997.Hismajorinterestsareinneuroprosthetics,rehabilitationrobotics,motorcontrolandbiomedicalsignalprocessing.HeisamemberofIEEEandRSJ(RobotSocietyofJapan),JSMBE(JapaneseSocietyforMedicalandBiologicalEngineering).HisresearchinterestsincludeHuman-MachineInterface,RehabilitationEngineering,RehabilitationRobotics,MedicalRobotics,MotorControl,AssistiveTechnology,,andMachineLearning.
-
高润霖
高润霖(1941.5.4-),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学专家。河北省唐山市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8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现任该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于1986年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经皮冠状动脉腔的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其他介入治疗新技术,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PTCA,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国际先进水平。他积极促进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普及、推广及规范化并扩大我国在国际介入学界的影响做出贡献。他参与领导的"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致力于介入治疗再狭窄机制及预防的实验研究,在冠心病临床、心绞痛病理生理和治疗及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先后发表论文250余篇。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起担任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
-
曹云霞
曹云霞,汉族,1963年11月出生,安徽巢湖人。她是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安徽省妇联副主席,中华生殖医学会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安徽省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等6家杂志编委。主持生殖医学中心工作,并诞生了安徽省首例“试管婴儿”,该中心通过了卫生部评估,成为安徽省第一家获得准入的生殖中心;其次为围产医学。获科技进步奖3次。
-
闻晓光
闻晓光,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博士,泰州市“113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中国颗粒协会理事,中国药学会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侨界专家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国家科技部973课题缓控释分课题负责人。归国前,他在北美学习工作近20年,曾受聘于葛兰素史克、辉瑞、卡乐康等国际知名药企,担任资深科学家、制剂部经理、全球技术经理。他精通制剂行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领导和参与了多个年销售额过亿美元的缓控释制剂新药的开发。
-
施一公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北京时间2015年8月2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连续在线发表两篇中国科学家研究“剪接体”的论文,并首次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6埃的“剪接体”分子结构,这些研究论文由施一公带领的研究组完成。2015年12月8日,施一公获得《自然》杰出导师奖。2016年3月,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
王嵬
-
-
林朝
林朝,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耶鲁大学生物物理化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客座教授,中组部“”特聘专家,现担任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1993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一直从事化学和生物化学传感器及生物医疗仪器的研发,先后在雅培i-STAT,SEQUENOM和爱德士OPTIMedicalSystems担任高级科学家、研发总监和研发副总裁等要职。直接参与和领导了基于微型电化学传感器的i-STAT便携式POCT临床即时血液分析仪、基于生物芯片和质谱的SEQUENOMMassARRAY高通量基因检测系统和基于荧光化学传感器的OPTIPOCT便携式即时血液检测仪的研发、临床验证、产业化及欧美市场的产品认证准入。在临床化学分析诊断、高通量基因分析仪器,尤其在微型医用电化学传感器、荧光化学传感器和便携式POCT血液的临床即时检测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临床应用和产品市场有深刻理解,对美国、欧盟和中国市场的产品认证准入、GMP和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跨国管理经验。
-
纪家葵
纪家葵,就职于清华大学,现任教授一职。纪家葵2017年03月03日,纪家葵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在徐汇区肇嘉浜路500号主办的《2017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及应用研讨会》
-
王军
王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四川省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0-2011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牙学院留学,临床特色为应用低摩擦自锁矫治技术、微种植支抗技术、舌侧固定隐形技术治疗各类错合畸形,致力于安全、舒适、高效、隐形的正畸治疗。
-
孟丹
孟丹,复旦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干细胞生物学,心血管细胞分化和疾病血管新生机制方面的研究。在CirculationResearch,CardiovascularResearch等杂志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专项等。申请中国专利2项,现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Oncotarget》、《CancerLetter》、《PLoSOne》等杂志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