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和平
肖和平,男,主任医师,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结核病项目负责人。民间兼职主要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副总编。主要从事结核病临床和防治工作,兼顾部分基础研究工作,擅长于难治肺结核的诊断和处理。先后被国家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等部门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和优秀共产党员。
-
施一公
施一公,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北京时间2015年8月2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连续在线发表两篇中国科学家研究“剪接体”的论文,并首次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6埃的“剪接体”分子结构,这些研究论文由施一公带领的研究组完成。2015年12月8日,施一公获得《自然》杰出导师奖。2016年3月,施一公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
张向宁
张向宁,男,主任医师,教授,妇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60年出生,从事妇科肿瘤专业26年,1996年率先在省内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擅长腹腔镜下各类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是腹腔镜子宫颈癌根治术,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阴道成形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以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四级腹腔镜手术。现担任山东省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内镜学组组长,华东地区妇科内镜协作委员会山东区组长,卫生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山东医药》杂志编委,《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肿瘤防治》杂志编委。2009年12月获中国内镜杰出青年医师奖(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共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4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
林朝
林朝,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耶鲁大学生物物理化学博士后,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客座教授,中组部“”特聘专家,现担任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1993年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一直从事化学和生物化学传感器及生物医疗仪器的研发,先后在雅培i-STAT,SEQUENOM和爱德士OPTIMedicalSystems担任高级科学家、研发总监和研发副总裁等要职。直接参与和领导了基于微型电化学传感器的i-STAT便携式POCT临床即时血液分析仪、基于生物芯片和质谱的SEQUENOMMassARRAY高通量基因检测系统和基于荧光化学传感器的OPTIPOCT便携式即时血液检测仪的研发、临床验证、产业化及欧美市场的产品认证准入。在临床化学分析诊断、高通量基因分析仪器,尤其在微型医用电化学传感器、荧光化学传感器和便携式POCT血液的临床即时检测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临床应用和产品市场有深刻理解,对美国、欧盟和中国市场的产品认证准入、GMP和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跨国管理经验。
-
纪家葵
纪家葵,就职于清华大学,现任教授一职。纪家葵2017年03月03日,纪家葵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在徐汇区肇嘉浜路500号主办的《2017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及应用研讨会》
-
鲍秀兰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协和医学院儿科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门诊部特聘专家,兼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和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关心下一代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
孟丹
孟丹,复旦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干细胞生物学,心血管细胞分化和疾病血管新生机制方面的研究。在CirculationResearch,CardiovascularResearch等杂志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专项等。申请中国专利2项,现任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Oncotarget》、《CancerLetter》、《PLoSOne》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
施扬
施扬,就职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PI,现任博士,“专业学者”讲座教授一职。施扬2017年06月15日,施扬受邀参加了由生物360在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1号主办的《第一届DNA甲基化与疾病精准诊治:机遇和挑战国际研讨会》2017年06月15日,施扬受邀参加了由生物360在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1号主办的《第一届DNA甲基化与疾病的精准诊治:机遇和挑战国际研讨会》
-
朱毅
朱毅,天津医科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1993年在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3-1997年先后在美国纽约医学院实验病理系和加州大学Riverside校区(UCR)生物医学系做博士后。1998-2005年在UCR任研究助理教授及副教授。2003至今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任教授。2012年起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副校长。共在SCI期刊包括Nautere、PNAS、CircRes等发表论文110余篇。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血管稳态与重构的调控机制”指导专家组组长。兼任《FrontiersinVascularPhysiology》的副主编,ArterioThrombVascBiol等杂志的编委。
-
马润玫
马润玫,女,1962年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遴选为云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8年遴选为昆明医学院学术带头人,2004年遴选为云南省教委科研教学带头人,昆明医学院优秀教师,昆明医学院首届香港伍达观奖教金获得者,现任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