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杰
树兰医疗集团CEO,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精准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国际数字医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非公医疗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OMAHA(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发起人。《颠覆医疗》推荐序作者,《未来医疗》译者。一席《聪明的病人》、TED《FutureofMedicine》讲者。
-
王洪海
王洪海,男,1945年12月26日出生,教授(博导)。现任复旦大学遗传所常务副所长,遗传学科“211工程”设备管理组组长,生命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71-1981于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81-1991于解放军总医院从事免疫学研究,1985-1987美国费城WISTAR研究所访问学者进行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991-至今,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从事微生物免疫与遗传工程研究。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遗传所常务副所长,遗传学科“211工程”设备管理组组长,生命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副主编,《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副主编。
-
徐海滨
1986年毕业于宁夏医学院卫生系获本科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获博士研究生学位。1986至1988就职于宁夏医学院卫生系环境卫生教研室,从事环境卫生学和环境毒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1991至1994就职于宁夏医学院卫生系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从事食品卫生学和食品毒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1997至2002期间就职于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毒理室,任副主任、副研究员;2002--2012年期间任职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安全所,健康影响评价室,任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至今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任职评估一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食品毒理学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保健食品检验和食品健康效应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估、食品新资源利用等的技术法规、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
柳健
柳健,世脊联副主席、西安仲德骨科医院院长,于2015年11月20日受邀参加2015首届脊柱医养结合国际论坛,并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
-
陶维康
陶维康博士是资深的生物学家和药理学家,具有丰富的药物研发和生物医学研究经验。他在美国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获得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ArnodLevine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
-
左云霞
左云霞,女,1963年10月19日出生于四川井研县,1980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1993年晋升麻醉科讲师。1994年担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副主任。1998年晋升为麻醉学副教授,2006年升为主任医师。1998年7月获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RoyalPrinceAlfredHospital工作访问6月。1999年1月起在悉尼大学生理系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从事神经空触传递的研究工作1年。2000年1月起获澳大利亚政府国际研究生奖学金在新威尔士大学医学科学系(SclcoolofMedicalscience)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面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2003年7月完成学业。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疼痛研究的首级期刊Pain2003。2003年8月现负责科室教授、住院医生培训及对外交流工作。左云霞女主任医师教授1963年10月19日出生于四川井研县1980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1993年晋升麻醉科讲师1994年担任麻醉科副主任1998年晋升为麻醉学副教授2006年升为主任医师
-
张宇
张宇,欣荣博尔特医疗首席执行官,张宇女士作为我国医疗器械商场最具经历的高档办理人才之一,张宇女士曾担任史赛克公司(Stryker)我国区事务总监。张宇女士在史赛克任职近八年,曾担任过包含担任骨科内植入耗材和医疗设备(MedSurg)等事务在内的领导职务,张宇女士并带领这些事务在收入和经营规模上完成了明显的增加。张宇女士在医疗器械和设备及医药职业有近20年的从业经历,具有推动事务增加的优异成绩,并深得客户和业界人士的尊敬。
-
于小冬
于小冬,男,1951年生。中国营养项目负责人。现任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主任。于小冬同志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曾先后任职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1984年起历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编辑部副主任、科研组织处处长。1993年开始,任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起任现职。1994年他领导的中国政府和世行合作课题《中国综合运输研究》于获得国际管理学奖。1995年他受命担任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合作项目——中国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的主任,从事营养经济学、营养政策和营养产业发展研究,并从事国家公众营养改善的相关工作。
-
高连如
高连如,女,中国海军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本专业研究30余年,1997-2000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心血管研究所研修。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和临床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擅长心血管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抢救。多年来使心肌梗塞的抢救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能广泛开展心血管疾病的各种介入检查治疗,包括冠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右心导管、左右心室造影、主动脉逆行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安置临时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电生理检查等。在心血管专业研究上能设计、指导并完成世界前沿领域的研究,如信号转导与心脏重构关系的研究。于2002年在国内外领先完成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至今已完成近百例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细胞移植治疗。
-
潘柏申
潘柏申,男,1982年12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同年到中山医院任住院医生。1987年到检验科工作,1988年任检验科副主任。1991年1月至1993年2月在美国Georgetown大学医学中心作为博士后、1993年2月至1995年12月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研究。1996年回国。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