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国亮
余国亮,就职于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任副总一职。余国亮2017年06月15日,余国亮受邀参加了由生物360在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1号主办的《第一届DNA甲基化与疾病精准诊治:机遇和挑战国际研讨会》2017年06月15日,余国亮受邀参加了由生物360在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1号主办的《第一届DNA甲基化与疾病的精准诊治:机遇和挑战国际研讨会》
-
孙兴怀
孙兴怀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1979.9-1984.7)获医学学士学位;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眼科学专业(1987.11-1990.11)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到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大学Lions眼科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培训(1998.1-6,1999.9-10)。人生履历一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科任职,1998年晋升教授,1999年评为博士生导师,曾担任眼科副主任、主任,现担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系主任,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职业生涯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中青年委员,全国青光眼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视光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眼科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系荣誉教授。专业特长青光眼和视神经疾病,以及低眼压的诊治,从事难治性青光眼的诊疗工作及其相关基础研究和专科人才培养。成就荣誉(1)首先建立上海市青光眼患者俱乐部(我国首家,1997年),从以往的单纯诊治青光眼的生物物理模式提升到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2)率先在国内开展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外路小梁切开术、非穿透小梁手术等治疗种类青眼光;(3)连续举办了5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青光眼学习班,培训眼科医生数百名,遍及各省市;(4)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1](5)近五年负责承担科研课题有:中国-澳大利亚政府机构合作项目"发展一种生物工程性微滤过装置长期治疗青光眼";卫生部甲类研究项目"生物性微滤过装置治疗青光眼的手术实验研究";上海市科委课题"眼局部血循环改善对青光眼视功能的保护作用";上海市科委课题"内皮素诱导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上海市教委课题"负压吸引对小梁网组织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等。现带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4名;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4本,并担任中华眼科杂志、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眼科新进展、眼视光学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临床眼科杂志、美中国际眼科杂志、上海医学、眼科学报、眼科研究、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等十多本杂志编委。获上海市高校优秀
-
王智崇
王智崇,男,主任医师,教授,角膜病科副主任,角膜病专业组,博士学历,硕士生导师。从事眼科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22年,对角膜病、眼表疾病及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造诣。发明的WZC泪道治疗仪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文号,并投入批量生产,设计的高频泪道浚通术已经推广至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家医疗机构,于1998年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泪器病专科门诊。医务工作科室:广州中山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职称: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角膜病、眼表疾病及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治。目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省市课题14项,研究内容涉及角膜免疫原性、角膜移植免疫、异种角膜应用、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角膜组织工程和角膜缘干细胞纯化建系等方面。近5年发表科技论文31篇,参编专著4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主持完成的课题获省科技进步奖及院校科技奖等8项。3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与角膜病、眼表病和泪器病有关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997年在国内外率先开展眼科领域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角膜组织工程和角膜缘干细胞纯化研究,已经建立了第一株人类角膜缘干细胞株,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生物角膜正在进行灵长类动物移植研究。 现主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省课题等,计经费600万元。曾主持“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省市课题14项。发明的WZC泪道治疗仪200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注册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250255号),2004年被批准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项目(04-19-01)”,近5年在IOVS、AJO等国内外各类专业杂志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6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目前申请专利6项,曾被授予泰安市革新能手称号,主持完成的课题曾获省科技进步奖等8项。4代表性研究项目1.组织工程化板层生物角膜的研发,“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2006AA02A133,主持人,2007-2012。 2.五官科高频综合治疗仪的研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7BAI07A00,主持人,2007年~2009
-
刘庆淮
刘庆淮,男,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眼科学会青年委员,南京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等专业杂志编委。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致力于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21年,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的手术治疗。也是省内较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眼科专家,有治疗各类复杂性白内障的丰富临床经验。
-
白先宏
白先宏,祖籍山西,1948年生人,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是文革后清华大学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研修环境工程专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环境科学院。工作3年后,他考取了出国访问学者资格。后被国家科委看中,转而进入仕途。他先后担任过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中国国际科学中心主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技术经济选择专家委员会主席等职,并在美国加州大学做过一年多的访问学者。十余年心无旁骛带领团队艰苦创业,执着地进行技术创新的努力没有白费,百泰终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发展成了业界公认的中国抗体药物的领军企业,发展成了在国际抗体药物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
-
贺孟升
贺孟升,就职于拜耳中国公共及政府事务,现任商务部产业智库专家一职。贺孟升2017年11月02日,贺孟升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在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1171号主办的《2017国际创新药产业高峰论坛》2017年09月21日,贺孟升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大道600号主办的《2017国际生物医药创新(杭州)峰会》
-
陈海斌
陈海斌,出生在浙江安吉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8年他和他的团队创立了杭州迪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疗器械代理业务。2001年8月创办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迪安诊断2011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打造出中国医学诊断外包服务行业第一股,实现了中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上市“零”的突破,截止2011年12月迪安诊断在全国开设连锁医学独立实验室合计8家。同时,陈海斌也是杭州市西湖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
程绍珊
程绍珊,就职于华夏基石,现任首席营销专家一职。程绍珊2015年03月17日,程绍珊受邀参加了在思明区会展二路199号的《2015第二届博德中国体外诊断高峰论坛》2015年05月29日,程绍珊受邀参加了在市中区舜耕路28号的《2015中国婴童产业零售发展论坛》2015年04月15日,程绍珊受邀参加了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口航空路13号的《2015国际老年护理高峰论坛》
-
张国栋
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赴美留学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在美国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University)建立的独立生物纳米传感器实验室与神经光学成像实验室中从事多年的动物模型在体生物化学信号传感研究,于2010回国后一直从事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的研发工作。在代谢系统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中风等人类疾病的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的研发和拓展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其并在第16届世界基础与临床药学大会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在灵长类实验动物伦理方面,其主导的灵康公司实验动物护理与使用程序也获得了多家国际知名大型制药公司的认可。
-
毛健
毛健,男,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发育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国际儿科学》,《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