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世文
夏世文,男,1966年11月出生,主任医师,现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主任,湖北省新生儿急救转运中心主任,湖北省新生儿急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全国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围产医学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新生儿学组副组长)。并担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儿科药学杂志》、《华中医学杂志》编委以及《国际儿科学杂志》通讯编委。从事新生儿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及早产儿疾病的诊治。2004年赴瑞典Karolinska大学医学院进修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并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2010年被卫生部评为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省级优秀师资。在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或参与9项科研,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项,参编专著2部。
-
汪萱怡
汪萱怡,2001年于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复旦大学博士后,2003-2007年国际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员。已经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曾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及2003年第10届亚洲腹泻及营养大会(ASCODD)青年研究者奖。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轮状病毒等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评价针对这些传染病病原的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的效力、效果及影响,并最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治策略。
-
陈梅
-陈梅,女,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华针刀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刀医学》编审、《中国临床康复》执行编委、南京晓阳针刀医学研究所所长、南京汇康针刀专科门诊主任等。主攻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研究,主要从事针刀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对针刀、针灸等多疗法减肥美容颇有研究,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杂志发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临床观察》、《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针刀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观察》、《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临床研究》、《针刀治疗肥胖病》、《电针配合闪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病60例临床观察》等论文数十篇;参编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推拿全书》、研究生教材《针灸临床研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刀医学诊断学》编委;完成“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规范化临床方案的研制”、“针刺抗脂毒性的研究”等多项省级以上课题。荣获博士香港朱敬文奖、华佗奖、中国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国际针刀医学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中华优秀针刀医师奖、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南京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优秀论文奖、南京市科协第十二届优秀学术论文奖、中华针刀医师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等。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对象、“南京中医药大学术传承师带徒计划”培养对象、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临床擅长运用针刀、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诊治:针刀、针灸等多疗法减肥美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偏瘫、骨质增生症、面瘫、慢性顽固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颈肩腰腿痛、偏头痛、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网球肘、三叉神经痛、青春痘、痛经、月经不调等疑难杂症。治疗方法多样,花钱少,痛苦小,疗效显著,深得患者好评。
-
黄胜林
黄胜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于福建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6年与200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及肿瘤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在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2013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PI。主要从事非编码RNA调控网络及其在肿瘤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学术职务:FASEBJ、CancerLetters、《肿瘤》等期刊审稿专家。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及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已发表文章2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CellBiology,CellResearch,Hepatology,NucleicAcidsResearch,Oncogene,ScienceSignaling等专业杂志上。
-
李懿
李懿在英国长期从事抗体和T细胞受体的药物研发,主要论文发表在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Medicine,JBC,MolecularCancerTherapy等,并获得多项专利,先后多次获邀到英国、德国、美国、爱尔兰举行讲座。李懿在英国领导的Immunocore公司原团队已成功研发出了多个高亲和性TCR,开发了多种候选药,如ImmTAC-gp100,ImmTAC-NYE,ImmTAC-MAGE和ImmTAC-MEL等,ImmTAC能制导T细胞高效杀伤肿瘤细胞,并在小鼠模型上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NatureMedicine2012),其中ImmTAC-gp100已在临床I/II期试验,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将通过美国FDA的快速通道进入应用。2012年离开英国公司后,来到广州,研发更先进的免疫治疗HATac平台和靶向细胞免疫治疗。
-
宋启斌
宋启斌,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1962年8月出生,医学博士,留美学者。湖北省乃至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中青年肿瘤放化疗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曾担任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兼湖北省肿瘤研究所所长。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委、《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副社长、泛珠江区域肿瘤协作组(PPRA-RTOG)常委、湖北省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武汉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此外尚担任省市医疗鉴定、科研课题评审、政府采购、社保药品目录审定、设备招投标等相关专家库成员。承担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基金各1项,其他省级项目6项。主要开展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和放射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肺癌的放化综合治疗及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1部,参编专著3部,200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2等奖一项(排名第一)。曾以访问学者身份留学美国。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20余年,尤其在肺癌领域有较深造诣。
-
王建安
-
-
郭源生
郭源生-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专家委员,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国家发改委“汽车电子专项”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内部刊物《传感器通讯》主编。长期从事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研究。业务专长领域: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基于物联网应用的传感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项目专家组组长;“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撰写人;工信部“电子行业发展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信部、财政部中小企业专项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汽车电子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专家组成员、物联网示范工程等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发改委项目专家组专家。
-
潘爱华
男,苗族,1958年10月出生,湖南省通道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现任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生物经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北大未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未名天人中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未名博思生物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未名福源基因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时代里程生物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产业促进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实施方案论证委员会成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项目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核酸和多肽药物的规模化制备技术”项目负责人(2006-2010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1993-1996年任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副主任。
-
陈卫
陈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主任医师。1966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5月出生,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围绕乳酸菌的资源发掘与整理,益生菌生理代谢与功能机制的解析和优化,益生菌与环境及宿主的互作,益生菌对宿主的健康效应,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成果先后获国家与省部级奖励10余项,其中“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筛选及应用关键技术”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2项,其中国际专利8项,已获授权专利28项;出版著作及教材5本;“食品学科创新实践链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