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卫国
戴卫国,美国强生公司科学总监,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总会主席,美国全球强生集团药品开发部技术总监,美国药学家学会院士(APPSFellow),《药学进展》编委。曾莅临高圣医药交流指导,就重庆大健康产业发展和高圣医药进行交流并交换意见。
-
郭晓玲
郭晓玲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她是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佛山市围产医学会主任委员,在佛山产科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大医精诚,学高业精,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我院首批首席医学专家之一,在围产医学特别是高危妊娠的管理和危急症孕产妇的抢救、产前诊断及优生遗传咨询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开展了国内领先水平的胎儿宫内输血、产时子宫外胎儿手术等新技术,率领团队成功开展亚洲第一例开放式胎儿宫内手术,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被推举为佛山市人大代表,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巾帼十杰”等荣誉称号。郭晓玲院长非常注重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她亲自到新疆、西藏以及我院智力帮扶和“对口双到”扶贫单位指导扶贫工作,创造性的成立“粤西医疗联盟”,主动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单位,圆满完成各项公益事业,郭晓玲本人长期资助多名贫困家庭子女上学。
-
魏冬青
魏冬青,男,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与生物统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开发了分子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SAMM,构建了多个数据库;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铁电液晶的存在。主持国家863项目:“药物代谢酶SNPs与药物的类药性一体化预测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2个省部级重点项目。至今发表SCI文章100多篇,主编专著2本,9篇邀请评述文章,参与13篇专著的有关章节编写。
-
樊杰
樊杰,就职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现任全国商务总监一职。樊杰2017年08月28日,樊杰受邀参加了由物流时代周刊•医药流通在顺义区后沙峪镇边河路57号院二区主办的《2017中国药品流通商务峰会》
-
冯辉
冯辉,就职于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任首席运营官/副总经理一职。冯辉2018年07月06日,冯辉受邀参加了由BMAP在朝阳区三丰北里3号主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国际免疫&基因治疗论坛》2018年05月23日,冯辉受邀参加了由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27号主办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2018》
-
Costas Maranas
CostasMaranas,就职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现任荣誉教授一职。CostasMaranas2018年04月19日,CostasMaranas受邀参加了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主办的《2018第四届生物药物创新及研发国际研讨会》2018年04月20日,CostasMaranas受邀参加了由BMAP在上海市徐汇区浦北路1号主办的《2018年生物药年度盛会》
-
何苏丹
CyrusTangHematologyCenter,SoochowUniversity,China
-
蔡红兵
蔡红兵,女,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湖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湖北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于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筛查,对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独特见解和经验。
-
张昱
张昱,博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瑞士弗雷德里克-米歇尔研究所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免疫疾病研究所博士后。染色体的转位是许多血液癌症和实体瘤的特征。研究影响染色体转位发生的机理对研究癌症的起源及对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我们发现了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及基因组在细胞核中的空间排列对染色体转位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导致基因组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及后续形成染色体转位的其他因素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同时,这些可能因子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要继续利用并完善已经建立的基因组高通量染色体转位测序方法来研究影响染色体转位发生的新因子.同时我们也将使用其他多种手段,并利用人类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癌症起始和发展中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的分子机制。在Cell、PNAS、NatureImmunology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
孙嘉
孙嘉,无锡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委员会生物医药工作组副组长,江苏省“”专家联合会副秘书长、生物医药专委会理事。致力于营养干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及机制研究,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等)、消化系统免疫炎症(如急性胰腺炎、肠炎)、代谢疾病(如代谢综合症、胰岛素抵抗)防治中的应用。在Cell子刊《Immunity》、《Allergy》、《FASEBJ》、《AmJPhysiol》等免疫、过敏、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一作或通讯SCI论文,被《NatureRevImmunology》、《Immunity》、《TrendsMolMed》等国际顶级期刊正面引用评价,在国际同行中产生重要影响,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他引次数超过450次。目前主持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双创计划”人才基金项目、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专业学者(青年)、福建省“百人计划”等项目函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