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群基
薛群基(1942.11.28-)特种润滑材料专家。山东省沂南县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参加和领导研制成功了多种航天和航空工业所需的特种润滑材料;主持建设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并参加研制了在海洋环境中应用的新型功能和防护材料;研制成功了数十种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稀士润滑材料及节能润滑材料;所研制的材料与技术为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国家级奖励3次及省部级奖励10余次。2002年获何梁何利奖,2009年获中国化学会-中石化化学贡献奖,2010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贡献奖,中国摩擦学会最高成就奖,2011年获世界摩擦学金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4本,授权专利30余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杨为民
杨为民(1966.4.22-),男,有机化工专家,出生于山东烟台(籍贯甘肃武威)。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有机化工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中国石化重大项目等。在原料多元化乙苯绿色生产、稀乙烯增值转化利用、新结构分子筛创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海内外50多家企业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等荣誉。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应汉杰
应汉杰(1969.7.17-),男,汉族,浙江省慈溪市人,生物制药工程专家。1998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生物与制药工程领域的研究。依据细胞的特性和仿生的原理,发明了能量调控和细胞集群调控等系列创新技术,解决了果糖-1,6-二磷酸等医药化学品、生物乙醇等生物基化学品、虫草素等天然有效成分以及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产品生物合成效率低、生物催化剂难以长期使用和连续化生产难以实现等问题,推动了生物发酵过程从间歇式向连续化生产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80余件。获2007年和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联盟
张联盟,1955年1月23日出生于湖北天门,男,汉族,功能梯度复合材料专家,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获材料物性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国防科技学部委员、国际梯度材料顾问委员会(IAC-FGM)委员等。长期致力于梯度材料的功能创新与设计、制备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应用,持续研发出具有热应力缓和功能、准等熵加载功能、能量传递与调控功能以及原位防/隔热功能等的梯度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应用于多个国防与民用重要领域。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60篇,编、译著6部,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被授予国家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立群
张立群(1969.12-),橡胶材料专家,内蒙古多伦县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教授。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工学会橡塑产品绿色制造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第十届主席团主席。长期从事“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绿色橡胶材料和特种功能橡胶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于国内众多企业。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奖1项,主编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120件,发表SCI文章400篇(通讯作者)。201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青年创新奖,2012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2014年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ScienceBulletin、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CompositesPartB、NanoMaterialsScience等期刊的编委。先后获得美国化学会橡胶分会Sparks-Thom...
-
张平祥
张平祥(1965.3.15-),男,超导材料专家,陕西省宝鸡市人。199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导材料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实用化低温和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等研究,带领团队开发出综合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多种实用化超导材料制备技术并实现量产应用,为我国超导材料研究、应用及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3项,发表SCI论文242篇。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郑裕国
郑裕国(1961.11.05-),生物化工专家。浙江象山人。1983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并留校任教,先后在该校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兼任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生物有机合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手性生物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医药和农药化学品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创新,建立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融合有机合成、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生物有机合成技术新体系。发明了最大假糖类农药井冈霉素高端品种及其衍生物生物合成新技术,实现了井冈霉素的绿色化和高值化;开发成功最大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阿卡波糖生物合成新菌种和新技术,通过工程技术全程创新,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发明系列生物催化剂筛选、改造和工业应用新技术,实现医药、农药化学品生产过程重构、强化和替代。授权发明专利90多件,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和二等奖1项。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周济
周济(1962.02.10-),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吉林九台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信息功能陶瓷材料与元器件的研究。发明了高性能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和新一代低温共烧陶瓷(LTCC)介质材料,解决了无源电子元器件片式化和集成化的若干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内片式电感器和无源集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出了通过超材料与常规材料融合构筑新型功能材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率先发展出非金属基超常电磁介质等一系列新材料。发表学术论文369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4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张耀明
张耀明,1943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196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曾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曾任南京市科协主席、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创了20孔双坩埚拉丝工艺技术和特大双机头拉丝机、多排多孔共挤塑料光纤工艺等。研究的多组分玻璃光纤、塑料光纤、传象束等非通信光纤制造技术均达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国际领先。首创了代铂炉拉制高强度玻璃纤维及丝根针管风冷技术,主抓了国防四大重点工程“31工程”防热材料用立体织物和“十号工程”天线罩用玻璃纤维仿形织物的配套研制工作,为我国玻纤事业和国防军工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杜邦奖1项,发表著作和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9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0余项,美国专利6项,获授权50多项,为我国非通信光纤和特种玻纤领域的一名开拓者和技术奠基人。荣获人事部、国家建材局授予的“建材系统劳动模范”等十多项荣誉称号,1995年获...
-
周玉
周玉(1955.7.1-)先进陶瓷材料学家。黑龙江省五常市人。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198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中日联合培养博士,获博士学位。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学院院士。现任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主要从事陶瓷相变与韧化、陶瓷复合材料抗热震与耐烧蚀性能及其在航天防热部件上应用等研究。发明了新型防热陶瓷复合材料并成功应用于航天型号。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0余篇,论著被国内外他引4000余次;在《光明日报》和《中国高等教育》等上发表高等教育与管理方面的文章2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各40多名。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桥口隆吉基金奖”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