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湛谦
宋湛谦(1942.7.22-)林业工程与林产化学加工专家。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林产化学加工研究和工程化开发工作,是我国松脂化学利用及其工程化开发的开拓者之一。率先进行松脂化学深加工及系列化的研制和工程化开发,先后制成聚合松香和氢化松香等30多种产品。提出松脂深加工与精细化工相结合的新思路,创制10种精细化学品以代替石油原料不足。应用性成果转化率90%,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并实现技术出口。首次系统研究松属松脂化学特性,从中国松脂分离、鉴定Lambertianicacid等组分,研究松香化学反应机理,为松树化学分类和松脂资源利用提出重要依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发表论文150篇,专著1部,参编2部。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唐华俊
唐华俊,1960年10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男,汉族,中共党员,农业土地资源专家。1991年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获土地(土壤)资源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比利时皇家科学院(海外)通讯院士、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研究。在传统耕地资源研究基础上,开拓到耕地内部的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发展了农作物遥感监测系统,科学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种植区域及产量;创建了系列空间模型,定量解析了过去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过程及规律;建立了耦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综合模型,模拟未来农作物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著作10部。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万建民
万建民,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江苏省泰州市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95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农林委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品质优异基因挖掘、抗病虫新基因挖掘和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培育新品种13个、获新品种权16项、发明专利36项。在《Natur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
-
唐启升
唐启升,1943年12月25日生,男,汉族,辽宁大连人,海洋渔业与生态学家,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黄海水产学院,1981至1984年挪威海洋研究所、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国家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全球环境基金会顾问团核心成员,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学术局成员兼渔科委主席等。现任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委会主任、名誉院长、黄海水产研究所学委会主任、名誉所长、山东省科协主席、国家973计划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组长等。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发展战略研究,开拓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在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远洋渔业、养殖生态等方面有多项创新性研究,为中国渔业科学与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和生态系统水平海洋管理基础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科技奖励6项。联合院士专家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等建议8项,促成《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等国家文件发布。发表论著350余篇、册。荣获国家中青...
-
王汉中
王汉中(1963.12.27-),油菜遗传育种学家。湖南涟源人。1980-1990年就读于华中农大,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等重点项目(课题)2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2项和省部级成果奖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以第一完成人育成油菜新品种17个,先后实现了多抗、高油和高产三次跨越,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其中2个还被同行专家作为优异亲本培育22个新品种并推广2300多万亩。发表含国际权威刊物等论文123篇,累计被引用4673次。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辛世文
辛世文,1942年9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原籍广东省海康县人,农业生物技术专家。197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生物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ARCO植物细胞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分子生物部主任及夏威夷大学植物分子生理系正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及农业科技研究所主任,善衡书院创院院长,及荣休生物讲座教授。在农业生物技术方面取得开拓性成就:1980年成功克隆菜豆储藏蛋白phaseolin基因并发现其含有内含子(Nature1981),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克隆植物基因的科学家。1989年通过基因导入技术,把种子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含量显着提高30%,这是运用生物技术提升植物必须氨基酸含量第一个成功例子。1988年与研究组成员克隆出与Bttoxin有不同抗虫机制的基因Arcelin,为植物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抗虫基因。利用巴西豆蛋白基因提高植物甲硫氨基酸含量的研究,被运用到大豆中而带来的致敏风险,引起了世界对转基因食物致敏的认识及关切,从而确立转基因食物致敏性测试和安全的管理。主持香港第一个科学卓越领域项目。领导一支拥有20个实验室的队伍,获选为香...
-
吴义强
吴义强(1967.7.27-),男,林业工程专家,河南省固始县人。1991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木材机械加工专业,2005年获日本国立爱媛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现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农林生物质绿色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木竹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林业工程教指委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木竹、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与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构建了“木质细胞瞬间皱缩及最大瞬间皱缩理论”及“木质材料阻燃抑烟功能叠加耦合理论”,突破了人造板绿色低碳制造、防火防水功能化及秸秆资源材料化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推动我国木竹加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际木材科学院Fellow,全国优秀教师,徐特立教育奖,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奖等荣誉或人才称号。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姚斌
姚斌(1967.10.04-),男,广西北海人,博士,微生物与酶工程专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长期从事饲料用酶工程研究,建立了完整、高效的饲料用酶研发体系,开发了系列产品,支撑我国饲料用酶迅速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1998年实现了植酸酶的产业化,成为我国饲料用酶国产化的起点。拓展了饲料用酶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成功研发了19种饲料用酶,成为我国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实现了饲料用酶的普及应用,并进入了国际市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以及北京市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中华农业英才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许为钢
许为钢(1958.10.29-),男,小麦育种专家,山东省莱芜市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1985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现任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农业农村委员会委员。曾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途径与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培育出郑麦9023等小麦品种1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两部。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和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尹伟伦
尹伟伦,1945年9月出生于天津市,原籍河北省,生物学、森林培育学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本科、1981年获硕士学位,曾在英国Wales大学、比利时Antwerp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法人,国际杨树委员会执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杨树委员会主席,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减灾委员会委员,北京林学会理事长等职。在森林培育和生物学学科交叉领域开展科研教学工作。针对我国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低下,造林缺乏抗逆、速生良种,且抗逆性和生长潜力筛选也无快速量化评价技术的难题开展研究。发明植物活力测定仪,首创鉴别苗木和根系死活新技术,为造林壮苗质量把关,鉴定为“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国际领先地位”;创建林木抗旱、抗盐能力定量评价技术,为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筛选出抗逆良种;建立评价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体系,从生命活力本质筛选壮苗,鉴定为“重大技术变革与创新,把我国该领域推向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光合性能预测生长潜力技术,被“世界林业纪要”国际评价为“卓越成就”;攻克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