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夫·汉(Muhammad Asif Khan)
巴基斯坦国籍,地质学家,1954年11月生于巴基斯坦白沙瓦。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白沙瓦大学校长,终身教授。2009年当选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阿瑟夫·汉长期从事地质构造研究,以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为天然实验场,运用板块理论揭示造山过程与机理,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学术成就:1.首次揭示科希斯坦巨厚火山-沉积地体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岩浆侵入,第二阶段伴随明显地壳缩短变形,提出科希斯坦岛弧为典型的洋内岛弧,阐明其地壳根部特征,进而揭示其漂移并与喀喇昆仑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过程;2.构建印度-阿富汗碰撞带构造演化模式,首次证明库拉姆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和阿富汗板块的缝合带;3.建立巴基斯坦活断层和地震数据库,构建和发展了区域震源模型,完成地震危险性评估,参与编制建筑物抗震规范;4.开展气候变化与地震条件下中巴喀喇昆仑公路(KKH)地质灾害研究,阐明了灾害活动特征,揭示了分布规律,提出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在矿产、能源、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及防灾减灾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他先后担任国家卓越地质中心主任、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和白沙瓦大学校长,获巴政府Tam...

巴基斯坦国籍,地质学家,1954年11月生于巴基斯坦白沙瓦。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白沙瓦大学校长,终身教授。2009年当选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阿瑟夫·汉长期从事地质构造研究,以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为天然实验场,运用板块理论揭示造山过程与机理,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学术成就:1.首次揭示科希斯坦巨厚火山-沉积地体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岩浆侵入,第二阶段伴随明显地壳缩短变形,提出科希斯坦岛弧为典型的洋内岛弧,阐明其地壳根部特征,进而揭示其漂移并与喀喇昆仑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过程;2.构建印度-阿富汗碰撞带构造演化模式,首次证明库拉姆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和阿富汗板块的缝合带;3. 建立巴基斯坦活断层和地震数据库,构建和发展了区域震源模型,完成地震危险性评估,参与编制建筑物抗震规范;4.开展气候变化与地震条件下中巴喀喇昆仑公路(KKH)地质灾害研究,阐明了灾害活动特征,揭示了分布规律,提出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在矿产、能源、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及防灾减灾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他先后担任国家卓越地质中心主任、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和白沙瓦大学校长,获巴政府 Tamgha-i-Imtiaz 杰出公民勋章和巴科院“地球科学金质奖章”等荣誉,引领巴地学发展;先后创办两种地学国际期刊,在促进亚洲地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阿瑟夫·汉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中国科学家合作,主办第13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青藏高原会议,邀请十余位中国学者参会,促进了中巴两国在该区域的合作交流;协助中国学者获得第15届会议主办权,并率代表团参会,持续推动中巴地学科技合作。与丁林院士团队等中国学者联合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与中国学者联合考察和研究,取得喜马拉雅山区构造深部结构、大陆碰撞时间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等系列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他长期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开展中巴经济走廊山地灾害风险与防范研究,服务走廊建设,成效显著,与中方合作促成巴高教委和中科院联合共建“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被列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示范项目与国际科技合作国家平台和巴政府国家最高优先级建设项目。

阿瑟夫·汉长期推进中巴两国地球科学科技合作,助力提升中国在南亚和伊斯兰世界的科技影响力;与中方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减灾科学联盟,促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此外,在担任校长期间,分别在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和白沙瓦大学建设孔子学院,为中巴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知名专家 > 国际名家 > 查看详情
阿瑟夫·汉(Muhammad Asif Khan)
阿瑟夫·汉(Muhammad Asif Khan)  巴基斯坦国籍,地质学家,1954年11月生于巴基斯坦白沙瓦。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白沙瓦大学校长,终身教授。2009年当选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阿瑟夫·汉长期从事地质构造研究,以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为天然实验场,运用板块理论揭示造山过程与机理,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学术成就:1.首次揭示科希斯坦巨厚火山-沉积地体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岩浆侵入,第二阶段伴随明显地壳缩短变形,提出科希斯坦岛弧为典型的洋内岛弧,阐明其地壳根部特征,进而揭示其漂移并与喀喇昆仑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过程;2.构建印度-阿富汗碰撞带构造演化模式,首次证明库拉姆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和阿富汗板块的缝合带;3.建立巴基斯坦活断层和地震数据库,构建和发展了区域震源模型,完成地震危险性评估,参与编制建筑物抗震规范;4.开展气候变化与地震条件下中巴喀喇昆仑公路(KKH)地质灾害研究,阐明了灾害活动特征,揭示了分布规律,提出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在矿产、能源、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及防灾减灾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他先后担任国家卓越地质中心主任、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和白沙瓦大学校长,获巴政府Tam...
巴基斯坦国籍,地质学家,1954年11月生于巴基斯坦白沙瓦。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白沙瓦大学校长,终身教授。2009年当选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阿瑟夫·汉长期从事地质构造研究,以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为天然实验场,运用板块理论揭示造山过程与机理,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学术成就:1.首次揭示科希斯坦巨厚火山-沉积地体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岩浆侵入,第二阶段伴随明显地壳缩...
  • 联系方式:
  • 手机号码:
  • 联系邮箱:
  • 微信扫码联系

    微信咨询

邀请费用:面议

邀请讲课
官方电话:13810808675
http://www.zgdfzk.com/index.php/gjzy/113655.html
详细介绍

巴基斯坦国籍,地质学家,1954年11月生于巴基斯坦白沙瓦。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白沙瓦大学校长,终身教授。2009年当选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阿瑟夫·汉长期从事地质构造研究,以喜马拉雅造山带(西构造结)为天然实验场,运用板块理论揭示造山过程与机理,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学术成就:1.首次揭示科希斯坦巨厚火山-沉积地体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岩浆侵入,第二阶段伴随明显地壳缩短变形,提出科希斯坦岛弧为典型的洋内岛弧,阐明其地壳根部特征,进而揭示其漂移并与喀喇昆仑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过程;2.构建印度-阿富汗碰撞带构造演化模式,首次证明库拉姆断裂带是印度板块和阿富汗板块的缝合带;3. 建立巴基斯坦活断层和地震数据库,构建和发展了区域震源模型,完成地震危险性评估,参与编制建筑物抗震规范;4.开展气候变化与地震条件下中巴喀喇昆仑公路(KKH)地质灾害研究,阐明了灾害活动特征,揭示了分布规律,提出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在矿产、能源、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及防灾减灾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他先后担任国家卓越地质中心主任、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和白沙瓦大学校长,获巴政府 Tamgha-i-Imtiaz 杰出公民勋章和巴科院“地球科学金质奖章”等荣誉,引领巴地学发展;先后创办两种地学国际期刊,在促进亚洲地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阿瑟夫·汉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中国科学家合作,主办第13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青藏高原会议,邀请十余位中国学者参会,促进了中巴两国在该区域的合作交流;协助中国学者获得第15届会议主办权,并率代表团参会,持续推动中巴地学科技合作。与丁林院士团队等中国学者联合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与中国学者联合考察和研究,取得喜马拉雅山区构造深部结构、大陆碰撞时间和超高压变质作用等系列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他长期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开展中巴经济走廊山地灾害风险与防范研究,服务走廊建设,成效显著,与中方合作促成巴高教委和中科院联合共建“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被列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示范项目与国际科技合作国家平台和巴政府国家最高优先级建设项目。

阿瑟夫·汉长期推进中巴两国地球科学科技合作,助力提升中国在南亚和伊斯兰世界的科技影响力;与中方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减灾科学联盟,促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此外,在担任校长期间,分别在喀喇昆仑国际大学和白沙瓦大学建设孔子学院,为中巴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快速发布需求
重新获取验证码

推荐讲师

专家动态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