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知名专家 > 国际名家 > 诺贝尔奖专家
擅长领域
细分领域
迈克尔·杨 Michael W Young
迈克尔·杨 Michael W Young  2017年10月2日,迈克尔·杨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10月2日,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杰弗理·霍尔(JeffreyC.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Michael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WYoung)共同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地球上的生命早已适应了地球这颗行星的转动。很多年以来,我们已经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命体体内存在一种生物钟,能帮我们预知并适应每一天的周期规律。但是这种生物钟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呢?杰弗理·霍尔(JeffreyC.Hall),迈克尔·罗斯巴殊(Michael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WYoung)就对生物钟进行了探究并成功阐释其内在运作机制。他们的发现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是如何适应自身的生物节律并与地球的转动保持同步。三位获奖者利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分离出一种能够控制日常生物节律的基因。他们通过研究证明:用这种基因编码出的一种蛋白,会在夜间不断累积,然后在白天又发生分解。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生物过程中的其他相关蛋白成分,从而揭示细胞管理这种自我维持运行的机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多细胞生命体的生物钟都是同样的运行机制。凭借着非同寻常的精密性,生物钟让我们的身体适应了每一天的各种变化:它负责调节身体各种重要机能比如行为举止、荷尔蒙水平、睡眠、体温以及新陈代谢。当外部环境与生物钟发生短暂冲突时,我们的健康会受到影响,比如当我们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便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此外,如果生活方式与生物钟要求的节律产生慢性不协调,则会影响身体各种疾病的出现。迈克尔·杨(MichaelWYoung)1949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出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学术事务副校长及教授。1975年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遗传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77年于史丹福大学医学院接受博士后培训,1978年加入洛克菲勒大学任教,自2004年起荣获RichardandJeanneFisher讲座教席。
邓肯·霍尔丹 F. Duncan M. Haldane
邓肯·霍尔丹 F. Duncan M. Haldane  邓肯·霍尔丹(F.DuncanM.Haldane),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并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籍),以及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物理学会和英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与戴维·索利斯(DavidThouless),迈克尔·科斯特利茨(MichaelKosterlitz)共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肯·霍尔丹凭借“拓扑相物质”理论研究荣获诺贝尔奖,研究包括一维磁性原子链系统的“拓扑量子态”和对(磁性)拓扑绝缘体的理论预测。他对维磁性原子链系统的“拓扑量子态”的研究着实出人意料(最初饱受争议),由于他在这一领域中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邓肯·霍尔丹荣获1993年美国物理学会OliverBuckley奖。他还提出了对(磁性)拓扑绝缘体的理论预测,该理论对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观测有重大意义(2013年清华大学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凭借该项研究,他与查尔斯·凯恩(CharlesKane)、张首晟共同荣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位于里雅斯特)颁发的2012年狄拉克奖章。邓肯·霍尔丹为进一步研究凝聚态物理系统中的量子效应开辟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拓扑量子物质”已成为非常活跃的实验领域,许多人认为这能为“量子计算”提供平台。他还开创了“拓扑光子学”领域。目前,他正致力于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的“量子几何”。在菲利普·安德森(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指导下,霍尔丹获得了剑桥大学理论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在赴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前,他还曾在法国劳厄-朗之万研究所(位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贝尔实验室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工作过。霍尔丹于195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有着苏格兰和斯洛文尼亚混合血统。少年时他进入了圣保罗中学学习。霍尔丹大力赞叹了圣保罗中学里一位热情的老师,他表示,是这位老师在最后一学年中唤醒了他对物理的兴趣。从圣保罗中学毕业后,霍尔丹被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录取。霍尔丹娶了一位法国太太,育有两个孩子,现都已成年。自1990年起,霍尔丹便一直居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邓肯·霍尔丹与著名生物学家J.B.S.霍尔丹(J.B.S.Haldane),除了都有三个姓名首字母外,其实并无半点联系。
斯特凡·W·赫尔 Stefan W. Hell
斯特凡·W·赫尔 Stefan W. Hell  斯特凡·W·赫尔,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的科学成员,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主任(目前负责纳米光子学系);哥廷根大学实验物理学荣誉教授,海德堡大学物理副教授。自2003年以来,赫尔一直在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领导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部门,他是同时还是哥廷根激光实验室的董事会成员、哥廷根和海德堡科学院成员。1987年,在S.Hunklinger教授的建议和指导之下,斯特凡·W·赫尔于从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ofHeidelberg)获得物理学学位,并于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赫尔在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1993年至1996年,他在芬兰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ofTurku)担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ofOxford)担任访问科学家。1997年,他受任赴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在那里,他建立了亚衍射-分辨率显微镜的研究小组,也是他当前致力研究的课题。2002年,升任为主任后,他成立了纳米光子学系。赫尔构思、验证和应用了第一个可行概念,主要用于在光聚焦显微镜中破坏Abbe&的衍射极限分辨率屏障。并因此广受赞誉。他发表了大约200篇原创文章,并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莱布尼茨奖(2008年)、下萨克森州奖(2008年)、奥托哈恩奖(2009年)、卡夫利奖(2014年)和诺贝尔化学奖(2014年)。
托马斯·苏德霍夫 Thomas C. Südhof
托马斯·苏德霍夫 Thomas C. Südhof  托马斯·克里斯蒂安·苏德霍夫1955年12月22日出生于德国哥廷根,1982年在哥廷根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他与维克托·惠塔克(VictorP.Whittaker)教授在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PIB)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分泌颗粒的生物物理结构。1983年至1986年,苏德霍夫博士与麦克·布朗(MikeBrown)和乔·戈尔茨坦(JoeGoldstein)一同在德州达拉斯区西南部的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作为博士后研究员接受培训,阐明了LDL受体基因的结构、表达和胆固醇依赖性调节。苏德霍夫博士从1986年开始在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分校(UTSouthwestern)担任助理教授,开始了他独立的职业生涯。创立实验室之初,他决定从胆固醇代谢领域转向神经科学领域,主要研究突触传递的分子特性。他的工作一开始以神经递质释放机制为核心,这是突触传递的第一步。其分子基础在1986年还是处于完全未知的状态。后来,苏德霍夫的工作渐渐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突触的形成;调节突触最初聚集态的过程,以及维持、消失、确定特性的过程。苏德霍夫在达拉斯西南大学(UTSouthwestern)任教至2008年,曾为该院神经科学系的创始人之一。2008年,苏德霍夫来到斯坦福大学,担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此外,苏德霍夫自1986年以来一直担任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条 1/2 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快速发布需求
重新获取验证码

推荐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