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峰教授
/Public/Images/nopic/1cn.jpg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
何小峰老师简介
何小锋教授,1955年出生,广东省人,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何小锋教授的学术专长为银行学、资本市场研究、投资学,尤其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国金融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厦门大学EMBA名誉讲师
1955年生于广东省。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七七级)。先后获北大经济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毕业后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
1986年至1989年,赴香港新华社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做研究工作,并继续在北京大学的教学工作。
1992年至1998年,在香港进行投资银行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
1998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开设投资银行学、资本市场研讨、投资学、中国证券市场等课程。
1997年,在国内较早开设投资银行的专业课程,被北大学生公认为“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1999年9月,在何小锋教授的提议与资助下成立国内第一家投资银行学术网站-投资银行大师。
2000年8月,何小锋工作室成立。
2001年6月,任山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2001年11月,成立了北京大学青年投资银行学会,任理事长。
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1] 
主要业绩:
--1997年何小锋教授在国内较早开设投资银行的专业课程,受到北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在教学中,何小锋老师及其研究小组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投行专题研究、网上课堂、国内外知名投行人士专题讲座……。在课堂内外,通过同学的积极参与,投资银行理论与实践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教授方式,何小锋教授被公认为"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1999年9月,以网站为阵地,我们传播投资银行理论与专业知识,追踪投资银行学的最新发展,借鉴国外业内经验,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2000年8月,何小锋工作室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何小锋教授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及一些投行业内人士。
--2001年6月,山河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何小锋任董事会主席,多名工作室成员担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前,何小锋工作室的成员深入研究了香港及大陆证券市场,为上市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山河控股的上市成功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一改以往国内投资银行人才培养要么缺乏理论知识或者限于纸上谈兵的片面方式,开创了学以致用、双向学习的新型方式。同时在长达一年多的上市准备中,何小锋工作室的人员经受了资本市场的考验,初步成为投行领域的专业人才,引起教育界、投行业的关注。
--2001年9月,何小锋工作室组织、参与奥运金融工程项目,现已产生阶段性研究成果。该项目受到北京大学及北京市奥委会的支持,并引起港澳地区金融界的关注。
--2001年11月,在何小锋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青年投资银行学会,何小锋教授任理事长、黄嵩为会长,并出版了会刊-《投资银行学研究》,吸引了又一批硕士生、博士生成员。
--2002年1月,针对中国投资银行存在的问题及我国金融业的现状,2001年投资银行学会提出在国内应该有合伙制银行的新观点,现已展开调研与相关实践。
主要著作:
《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模式》(合著,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利用外资项目评估》(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中国证券市场(1991)》、《中国证券市场(1992年)》(常务编委和主要执笔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1992年版)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策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金融企业文化概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的改革与工商经营》(合著,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副主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论文:
1、姜大广、何小锋:《中国股市IPO折价问题研究》 ,《西南金融》2012年8月。
2、刘媛媛、黄卓、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8期。
3、何小锋、林四春:《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现代经济探讨》 2012(7)。
4、何小锋、申汲龙:《股权投资企业运营风险的理论探析》,《学术研究》,2012年第6期。
5、林四春 何小锋:《金融业增加值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调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5)。
6、林四春 何小锋:《宏观投资的重新估算与解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影响》,《财经问题研究》, 2012(3)。
7、刘媛媛、黄卓、何小锋:《IPO初始回报与创业投资参与的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2期。
8、林四春 何小锋:《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的协调》,《社会科学战线》2012(4)。
9、林四春 何小锋:《保险业的特殊性及其分类研究》,《浙江金融》 2012(4)。
10、林四春 何小锋:《投资基金与投资管理机构的增加值核算》,《首经贸易大学学报》 2012(3)。
11、林四春 何小锋:《保险机构的增加值核算评述及其改进》,《武汉金融》 2012(2)。
12、林四春 何小锋:《宏观投资核算的类型及其改进:兼与微观投资的比较》,《南方金融》 2012(2)。
13、林四春 何小锋:论金融统计中金融资产的分类调整,上海金融 2011(10)。
14、刘媛媛、黄卓、谢德逊、何小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
15、窦尔翔、何小锋、康从升:《基金资本市场链的机理与效应——基于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比较》,《经济体制改革》,2011、1。
16、黄嵩、何小锋、谢海闻、窦尔翔:《政府财政投资新途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长白学刊》,2011年第1期。
17、刘媛媛、黄卓、EDISONG TSE、何小锋:《美国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税收留置权投资实证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1。
18、窦尔祥、何小锋:《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9期。
19、何小锋:《“高位蓄水”与厚积薄发》,《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6月总第71期。
20、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公司融资理论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21、张宝林、何小锋:《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理论述评》,《金融与经济》,2009年11月第376期。
22、左昊华、何小锋:《中国资本市场吸收实体经济通胀能力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3、何小锋、窦尔翔、 孔祥鑫:《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现状与未来》,《资本市场》,2009年第5期。
24、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可转债融资信号模型》,《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25、窦尔翔、何小锋:《价值攫取、金融海啸与理性发展模式的构建》,《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
26、窦尔翔、何小锋:《PE如何助力拉动内需》,《发展》,2009年第1期。
27、何小锋、毕成、窦尔翔:《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分析及对策》,《长白学刊》,2009年第1期。
28、何小锋、胡渊:《金融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改革与战略》, 2008年第12期。
29、何小锋、刘腾:《以创新思维重组PE立法》,《资本市场》,2008年9月。
30、何小锋、张伟:《分类管理中国PE》,《财经(金融实务)》,2008年6月。
31、何小锋、郑仁福:《大力发展银行信用衍生品市场》,《学习与探索》,2008年4月;并被《光明日报》2008年8月26日摘要发表。
32、何小锋、窦尔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比较优势》,《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7月11日。
33、窦尔翔、何小锋:《 PE与资产证券化异同》,《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5月30日。
34、窦尔翔、何小锋:《PE如何发展:两种主张与特别法律》,《证券市场周刊》, 2007年5月14日。
35、窦尔翔、何小锋:《排斥、替代与互补:政府市场格局的动态优化》,《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4期。
36、窦尔翔、何小锋:《房地产行业秉性、泡沫致因及形成机理:二元结构的视角》,《改革》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7、窦尔翔、何小锋:《国际经验借鉴及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优化的经济效应》,《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2期。
38、窦尔翔、何小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发展、壮大、经济效应》,《长白学刊》2007第2期。
39、窦尔翔、何小锋、李洪涛:《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判断、效应和致因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40、窦尔翔、何小锋:《等待阳光化运作 应尽快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2月27日。
41、窦尔翔、何小锋:《教育制度、教育融资与教育金融制度安排》,《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42、窦尔翔、何小锋:《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建筑经济》,2006年第5期。
43、窦尔翔、何小锋:《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44、窦尔翔、何小锋:《抚远三角洲开发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学习与探索》,2006年1月。
45、骆颖、何小锋:《中国股市政策市中的正反馈交易机制》,《经济经纬》,2005.2
46、何小锋、樊雪志:《资产经营的一般模式与金融危机》,《新经济》,2005.1
47、何小锋、李心愉:《论大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资产“四轮驱动”模式》,学术研究,2004.9
48、何小锋、程勇:《我国封闭式基金之谜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
49、宋芳秀、何小锋:《借奥运之机促金融机构创新》,经济参考报,2003.1.29
50、何小锋:《中国文化信息产业的政策趋向》,韩国文化贸易协会2003年定期学术发表大会论文集,2003.11
51、何小锋、李心愉:《广东经济发展的地位与驱动模式》,韩国:中国学研究会第75次学术发表会集,2003.11
52、何小锋、黄嵩:《北京奥运融资创新的三种可行方式》,中国经济时报,2003.6.13
53、张春煜、何小锋:《中国跨国资产证券化探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6
54、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新体系初探》,学术研究,2003.5
55、宋芳秀、何小锋:《北京奥运会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3.3
56、何小锋、黄嵩、宋芳秀:《北京奥运融资创新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3.2
58、何小锋、来有为:《从劳务价值论到国际价值论》,生产力研究,2003.1
59、何小锋:《产业投资基金时机是奥运融资》,北京现代商报,2002.6.6
60、何小锋:《让投资基金的两个轮子都转起来》,市场报,2002.8.17
61、何小锋:《再说奥运产业投资基金》,市场报,2002.8.24
62、何小锋:《三论奥运产业投资基金》,市场报,2002.8.31
63、何小锋:《奥运融资从观念创新开始》,市场报,2002.7.13
64、何小锋:《国内应该有合伙制投行》,经济参考报,2002.1.8
65、何小锋:《奥运融资方式要大胆创新》,奥运经济周刊,2002.4.20
66、何小锋、黄嵩:《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看中国突破模式的选择》 《学习与探索》2002.1
67、曾小洁、何小锋、燕青:《市盈率隐含的公司业绩增长潜力——中国股市市盈率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2.3
68、宋芳秀、何小锋:《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税收问题分析》,税务与经济,2002.5
69、何小锋、来有为:《融资:看好“离岸资产证券化”》,中外管理,2002.5
70、何小锋、黄嵩:《不动产证券化:新奥运的新融资方式》,中国证券报,2002.3.21
71、何小锋:《金融改革借机奥运》,金周刊,2002.5.9
72、何小锋:《话说奥运融资创新》,市场报,2002.7.2
73、何小锋:《市政债券行不通吗?》,市场报,2002.8.3
74、何小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场报,2002.8.10
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知名专家 > 高校教授 > 查看详情
何小峰教授
何小峰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
何小峰老师简介 何小锋教授,1955年出生,广东省人,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何小锋教授的学术专长为银行学、资本市场研究、投资学,尤其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国金融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厦门大学EMBA名誉讲师 1955年...
  • 联系方式:
  • 手机号码:
  • 联系邮箱:
  • 微信扫码联系

    微信咨询

邀请费用:面议

邀请讲课
官方电话:13810808675
http://www.zgdfzk.com/index.php/gxjs/5388.html
详细介绍
何小峰老师简介
何小锋教授,1955年出生,广东省人,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投资银行专家。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何小锋教授的学术专长为银行学、资本市场研究、投资学,尤其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国金融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厦门大学EMBA名誉讲师
1955年生于广东省。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七七级)。先后获北大经济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毕业后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
1986年至1989年,赴香港新华社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做研究工作,并继续在北京大学的教学工作。
1992年至1998年,在香港进行投资银行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
1998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开设投资银行学、资本市场研讨、投资学、中国证券市场等课程。
1997年,在国内较早开设投资银行的专业课程,被北大学生公认为“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1999年9月,在何小锋教授的提议与资助下成立国内第一家投资银行学术网站-投资银行大师。
2000年8月,何小锋工作室成立。
2001年6月,任山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2001年11月,成立了北京大学青年投资银行学会,任理事长。
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1] 
主要业绩:
--1997年何小锋教授在国内较早开设投资银行的专业课程,受到北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在教学中,何小锋老师及其研究小组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投行专题研究、网上课堂、国内外知名投行人士专题讲座……。在课堂内外,通过同学的积极参与,投资银行理论与实践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教授方式,何小锋教授被公认为"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1999年9月,以网站为阵地,我们传播投资银行理论与专业知识,追踪投资银行学的最新发展,借鉴国外业内经验,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2000年8月,何小锋工作室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何小锋教授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及一些投行业内人士。
--2001年6月,山河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何小锋任董事会主席,多名工作室成员担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前,何小锋工作室的成员深入研究了香港及大陆证券市场,为上市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山河控股的上市成功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一改以往国内投资银行人才培养要么缺乏理论知识或者限于纸上谈兵的片面方式,开创了学以致用、双向学习的新型方式。同时在长达一年多的上市准备中,何小锋工作室的人员经受了资本市场的考验,初步成为投行领域的专业人才,引起教育界、投行业的关注。
--2001年9月,何小锋工作室组织、参与奥运金融工程项目,现已产生阶段性研究成果。该项目受到北京大学及北京市奥委会的支持,并引起港澳地区金融界的关注。
--2001年11月,在何小锋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青年投资银行学会,何小锋教授任理事长、黄嵩为会长,并出版了会刊-《投资银行学研究》,吸引了又一批硕士生、博士生成员。
--2002年1月,针对中国投资银行存在的问题及我国金融业的现状,2001年投资银行学会提出在国内应该有合伙制银行的新观点,现已展开调研与相关实践。
主要著作:
《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模式》(合著,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利用外资项目评估》(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中国证券市场(1991)》、《中国证券市场(1992年)》(常务编委和主要执笔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1992年版)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策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金融企业文化概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的改革与工商经营》(合著,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副主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论文:
1、姜大广、何小锋:《中国股市IPO折价问题研究》 ,《西南金融》2012年8月。
2、刘媛媛、黄卓、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与经济》,2011年第8期。
3、何小锋、林四春:《论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现代经济探讨》 2012(7)。
4、何小锋、申汲龙:《股权投资企业运营风险的理论探析》,《学术研究》,2012年第6期。
5、林四春 何小锋:《金融业增加值结构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调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5)。
6、林四春 何小锋:《宏观投资的重新估算与解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影响》,《财经问题研究》, 2012(3)。
7、刘媛媛、黄卓、何小锋:《IPO初始回报与创业投资参与的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2期。
8、林四春 何小锋:《宏观核算与微观核算的协调》,《社会科学战线》2012(4)。
9、林四春 何小锋:《保险业的特殊性及其分类研究》,《浙江金融》 2012(4)。
10、林四春 何小锋:《投资基金与投资管理机构的增加值核算》,《首经贸易大学学报》 2012(3)。
11、林四春 何小锋:《保险机构的增加值核算评述及其改进》,《武汉金融》 2012(2)。
12、林四春 何小锋:《宏观投资核算的类型及其改进:兼与微观投资的比较》,《南方金融》 2012(2)。
13、林四春 何小锋:论金融统计中金融资产的分类调整,上海金融 2011(10)。
14、刘媛媛、黄卓、谢德逊、何小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
15、窦尔翔、何小锋、康从升:《基金资本市场链的机理与效应——基于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比较》,《经济体制改革》,2011、1。
16、黄嵩、何小锋、谢海闻、窦尔翔:《政府财政投资新途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长白学刊》,2011年第1期。
17、刘媛媛、黄卓、EDISONG TSE、何小锋:《美国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税收留置权投资实证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1。
18、窦尔祥、何小锋:《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9期。
19、何小锋:《“高位蓄水”与厚积薄发》,《北大商业评论》,2010年6月总第71期。
20、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公司融资理论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21、张宝林、何小锋:《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理论述评》,《金融与经济》,2009年11月第376期。
22、左昊华、何小锋:《中国资本市场吸收实体经济通胀能力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3、何小锋、窦尔翔、 孔祥鑫:《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现状与未来》,《资本市场》,2009年第5期。
24、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可转债融资信号模型》,《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
25、窦尔翔、何小锋:《价值攫取、金融海啸与理性发展模式的构建》,《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
26、窦尔翔、何小锋:《PE如何助力拉动内需》,《发展》,2009年第1期。
27、何小锋、毕成、窦尔翔:《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分析及对策》,《长白学刊》,2009年第1期。
28、何小锋、胡渊:《金融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改革与战略》, 2008年第12期。
29、何小锋、刘腾:《以创新思维重组PE立法》,《资本市场》,2008年9月。
30、何小锋、张伟:《分类管理中国PE》,《财经(金融实务)》,2008年6月。
31、何小锋、郑仁福:《大力发展银行信用衍生品市场》,《学习与探索》,2008年4月;并被《光明日报》2008年8月26日摘要发表。
32、何小锋、窦尔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比较优势》,《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7月11日。
33、窦尔翔、何小锋:《 PE与资产证券化异同》,《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5月30日。
34、窦尔翔、何小锋:《PE如何发展:两种主张与特别法律》,《证券市场周刊》, 2007年5月14日。
35、窦尔翔、何小锋:《排斥、替代与互补:政府市场格局的动态优化》,《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4期。
36、窦尔翔、何小锋:《房地产行业秉性、泡沫致因及形成机理:二元结构的视角》,《改革》2007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7、窦尔翔、何小锋:《国际经验借鉴及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优化的经济效应》,《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2期。
38、窦尔翔、何小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发展、壮大、经济效应》,《长白学刊》2007第2期。
39、窦尔翔、何小锋、李洪涛:《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判断、效应和致因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
40、窦尔翔、何小锋:《等待阳光化运作 应尽快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2月27日。
41、窦尔翔、何小锋:《教育制度、教育融资与教育金融制度安排》,《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42、窦尔翔、何小锋:《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建筑经济》,2006年第5期。
43、窦尔翔、何小锋:《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44、窦尔翔、何小锋:《抚远三角洲开发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研究》,《学习与探索》,2006年1月。
45、骆颖、何小锋:《中国股市政策市中的正反馈交易机制》,《经济经纬》,2005.2
46、何小锋、樊雪志:《资产经营的一般模式与金融危机》,《新经济》,2005.1
47、何小锋、李心愉:《论大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资产“四轮驱动”模式》,学术研究,2004.9
48、何小锋、程勇:《我国封闭式基金之谜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
49、宋芳秀、何小锋:《借奥运之机促金融机构创新》,经济参考报,2003.1.29
50、何小锋:《中国文化信息产业的政策趋向》,韩国文化贸易协会2003年定期学术发表大会论文集,2003.11
51、何小锋、李心愉:《广东经济发展的地位与驱动模式》,韩国:中国学研究会第75次学术发表会集,2003.11
52、何小锋、黄嵩:《北京奥运融资创新的三种可行方式》,中国经济时报,2003.6.13
53、张春煜、何小锋:《中国跨国资产证券化探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6
54、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新体系初探》,学术研究,2003.5
55、宋芳秀、何小锋:《北京奥运会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3.3
56、何小锋、黄嵩、宋芳秀:《北京奥运融资创新研究》,中国经济评论,2003.2
58、何小锋、来有为:《从劳务价值论到国际价值论》,生产力研究,2003.1
59、何小锋:《产业投资基金时机是奥运融资》,北京现代商报,2002.6.6
60、何小锋:《让投资基金的两个轮子都转起来》,市场报,2002.8.17
61、何小锋:《再说奥运产业投资基金》,市场报,2002.8.24
62、何小锋:《三论奥运产业投资基金》,市场报,2002.8.31
63、何小锋:《奥运融资从观念创新开始》,市场报,2002.7.13
64、何小锋:《国内应该有合伙制投行》,经济参考报,2002.1.8
65、何小锋:《奥运融资方式要大胆创新》,奥运经济周刊,2002.4.20
66、何小锋、黄嵩:《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看中国突破模式的选择》 《学习与探索》2002.1
67、曾小洁、何小锋、燕青:《市盈率隐含的公司业绩增长潜力——中国股市市盈率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2.3
68、宋芳秀、何小锋:《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税收问题分析》,税务与经济,2002.5
69、何小锋、来有为:《融资:看好“离岸资产证券化”》,中外管理,2002.5
70、何小锋、黄嵩:《不动产证券化:新奥运的新融资方式》,中国证券报,2002.3.21
71、何小锋:《金融改革借机奥运》,金周刊,2002.5.9
72、何小锋:《话说奥运融资创新》,市场报,2002.7.2
73、何小锋:《市政债券行不通吗?》,市场报,2002.8.3
74、何小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市场报,2002.8.10

上一篇:解思忠司长

下一篇:李连仲局长

快速发布需求
重新获取验证码

推荐讲师

  • 于际敬
    著名心理学专家
  •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 王吉鹏
    著名管理学者,集团管控专家
  • 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资源与环境专家
  • 辛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动态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