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Upload/1575685774.jpg
李永忠讲师介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长期潜心于党建、制度反腐等领域的研究。李永忠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县纪委、市纪委到中纪委,再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几十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使李永忠熟稔我国反腐败形势,成为制度建党、制度反腐的专家。他认为,未来反腐败工作的突破口则在权力结构的改革上。人物经历1986年,李永忠撰写了《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一文。他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既要重视革命时期的老“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更要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但由于观点过于超前,没有一家报刊可以登。1994年,李永忠被调到中纪委工作,他又把那篇文章寄给了《人民日报》,但最终只
李永忠讲师介绍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长期潜心于党建、制度反腐等领域的研究。
李永忠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县纪委、市纪委到中纪委,再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几十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使李永忠熟稔我国反腐败形势,成为制度建党、制度反腐的专家。他认为,未来反腐败工作的突破口则在权力结构的改革上。
人物经历
1986年,李永忠撰写了《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一文。他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既要重视革命时期的老“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更要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但由于观点过于超前,没有一家报刊可以登。1994年,李永忠被调到中纪委工作,他又把那篇文章寄给了《人民日报》,但最终只是刊载在内刊《理论参考》上。2007年十七大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并列关系。领导层对制度反腐的重视达到李永忠预见的高度,反腐败战略“顶层设计”长期滞后的状况终于有望改变。
2011年年底,李永忠撰文提出反腐败“宽以惩前”的策略,提出应对在规定期限内主动并如数退赃的官员不追究责任,以此来解决“腐败呆账”的问题。2012年11月,他《人民论坛》上撰文,再次提出“以特赦化解腐败呆账”的思路,建议对贪官进行有条件特赦。李永忠说,这一建议来源于香港的经验:1974年2月,“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香港回归后称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编者注)成立,廉政风暴席卷香江。当时香港警界非常腐败,许多警察因此被判入狱。1977年10月,部分香港警察上街游行,后又冲进廉政公署总部大打出手。为此,时任港督麦理浩发布紧急特赦令,宣布除重罪及已展开调查的案件外,对1977年1月1日前所犯下的贪污罪行不予追究,由此减少了改革阻力,香港由贪腐严重的地区一跃成为亚洲廉政的模范生。
2013年11月,李永忠提出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期的“徙木立信”。
2014年1月,李永忠提出制度反腐三要点:制度反腐之一:“三管两让一入笼”即“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根本之策” 。制度反腐之二:“一改二体三权”即一是改革纪检体制;二是构建权力运行体系和惩防腐败体系“两大体系”;三是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三大权力。制度反腐之三:“一同二主三化”即一是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二是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三是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若干观点
干群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本来是我们“打天下”时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但是,现状是本来密切联系群众是常态,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变成了罕见;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性,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就变成了偶然性。于是,当干群关系割裂,一些地方就出现了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甚至出现群体事件。
调研走调
上面机关的干部要经常下基层去了解下面的情况。过去的那种走马观花或者跑马观花的调研,通常是被下面的同志引导着看比较光鲜的东西,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所在,上面的决策也就偏离了下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的决策必须通过深入调研为依据。
微服私访
上级领导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村不扰民,县不扰官”,上级下基层调研可以做如此之想,但是下属和下官,则不敢不请示并问安!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形成了一种惯例,如果上级来了,你不马上报告,就是失职,将来可能被问责,甚至乌纱难保。所以,下属不敢不请示问安,成了一个潜规则。即使你是更大的领导,到村委会、村支部,或者给乡党委书记打了招呼,不准他给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报告。但实际上,他也必报无疑。因为“县官不如现管”!
干部选拔
老百姓就说,“领导喜欢的提拔到领导身边,百姓拥护的留在了百姓中间”。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已经出现这样几个转变,一是从招录“三门干部”到使用身边干部;二是从使用身边干部到提拔贴身干部,三是从提拔贴身干部到重用心腹干部(哪些人的人身依附性越强,就越容易受到领导的信任,如果你的人身依附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被重用为心腹);四是从重用心腹干部到破格重用隐私干部。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谁掌握了上级领导的隐私,并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就有可能成为领导最信任的心腹干部,就有可能被一些领导干部所破格重用。如李真之于程维高,就是一个突出典型。这就使在“架天线”和“接地气”的导向上,引起不少干部的猜疑、意见和情绪。必须承认,我们在用人导向上是有问题的。没有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所以尽管也在逐步扩大推荐的范围,但是,这仍然是推荐选拔的方式,而不是直接选举的办法!当然,这种情况也在改变,一些试点单位的效果也很明显。
网络问政
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话,谈到我们怎么防止腐败,跳出周期率。当时毛泽东给的方子就是,只有人人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在过去,要人人起来监督政府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网络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人都起来监督政府、监督领导干部、监督掌权者是容易做到,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网络问政这种形式。但是,网络问政不能代替必要的深入调研。它深入的情况以及实际感受的程度,还是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这两种方式要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促进作风的转变。
李永忠主讲课题
《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
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知名专家 > 高校教授 > 查看详情
李永忠
李永忠  李永忠讲师介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长期潜心于党建、制度反腐等领域的研究。李永忠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县纪委、市纪委到中纪委,再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几十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使李永忠熟稔我国反腐败形势,成为制度建党、制度反腐的专家。他认为,未来反腐败工作的突破口则在权力结构的改革上。人物经历1986年,李永忠撰写了《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一文。他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既要重视革命时期的老“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更要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但由于观点过于超前,没有一家报刊可以登。1994年,李永忠被调到中纪委工作,他又把那篇文章寄给了《人民日报》,但最终只
李永忠讲师介绍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长期潜心于党建、制度反腐等领域的研究。 李永忠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县纪委、市纪委到中纪委,再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几十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使李永忠熟稔我国反腐败形势,成为制度建党、制度反腐的专家。他认为,未来反腐败工作的突破口则在权力结构的改革上。 人物经历 1986年...
  • 联系方式:
  • 手机号码:
  • 联系邮箱:
  • 微信扫码联系

    微信咨询

邀请费用:面议

邀请讲课
官方电话:13810808675
http://www.zgdfzk.com/index.php/gxjs/969.html
详细介绍
李永忠讲师介绍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反腐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长期潜心于党建、制度反腐等领域的研究。
李永忠从军队纪委到地方纪委,从县纪委、市纪委到中纪委,再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几十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历,使李永忠熟稔我国反腐败形势,成为制度建党、制度反腐的专家。他认为,未来反腐败工作的突破口则在权力结构的改革上。
人物经历
1986年,李永忠撰写了《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一文。他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既要重视革命时期的老“三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更要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但由于观点过于超前,没有一家报刊可以登。1994年,李永忠被调到中纪委工作,他又把那篇文章寄给了《人民日报》,但最终只是刊载在内刊《理论参考》上。2007年十七大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并列关系。领导层对制度反腐的重视达到李永忠预见的高度,反腐败战略“顶层设计”长期滞后的状况终于有望改变。
2011年年底,李永忠撰文提出反腐败“宽以惩前”的策略,提出应对在规定期限内主动并如数退赃的官员不追究责任,以此来解决“腐败呆账”的问题。2012年11月,他《人民论坛》上撰文,再次提出“以特赦化解腐败呆账”的思路,建议对贪官进行有条件特赦。李永忠说,这一建议来源于香港的经验:1974年2月,“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香港回归后称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编者注)成立,廉政风暴席卷香江。当时香港警界非常腐败,许多警察因此被判入狱。1977年10月,部分香港警察上街游行,后又冲进廉政公署总部大打出手。为此,时任港督麦理浩发布紧急特赦令,宣布除重罪及已展开调查的案件外,对1977年1月1日前所犯下的贪污罪行不予追究,由此减少了改革阻力,香港由贪腐严重的地区一跃成为亚洲廉政的模范生。
2013年11月,李永忠提出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期的“徙木立信”。
2014年1月,李永忠提出制度反腐三要点:制度反腐之一:“三管两让一入笼”即“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是根本之策” 。制度反腐之二:“一改二体三权”即一是改革纪检体制;二是构建权力运行体系和惩防腐败体系“两大体系”;三是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三大权力。制度反腐之三:“一同二主三化”即一是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二是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三是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若干观点
干群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本来是我们“打天下”时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但是,现状是本来密切联系群众是常态,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变成了罕见;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性,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就变成了偶然性。于是,当干群关系割裂,一些地方就出现了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甚至出现群体事件。
调研走调
上面机关的干部要经常下基层去了解下面的情况。过去的那种走马观花或者跑马观花的调研,通常是被下面的同志引导着看比较光鲜的东西,看不到问题的实质所在,上面的决策也就偏离了下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的决策必须通过深入调研为依据。
微服私访
上级领导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村不扰民,县不扰官”,上级下基层调研可以做如此之想,但是下属和下官,则不敢不请示并问安!很多地方和单位都形成了一种惯例,如果上级来了,你不马上报告,就是失职,将来可能被问责,甚至乌纱难保。所以,下属不敢不请示问安,成了一个潜规则。即使你是更大的领导,到村委会、村支部,或者给乡党委书记打了招呼,不准他给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报告。但实际上,他也必报无疑。因为“县官不如现管”!
干部选拔
老百姓就说,“领导喜欢的提拔到领导身边,百姓拥护的留在了百姓中间”。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已经出现这样几个转变,一是从招录“三门干部”到使用身边干部;二是从使用身边干部到提拔贴身干部,三是从提拔贴身干部到重用心腹干部(哪些人的人身依附性越强,就越容易受到领导的信任,如果你的人身依附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被重用为心腹);四是从重用心腹干部到破格重用隐私干部。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谁掌握了上级领导的隐私,并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就有可能成为领导最信任的心腹干部,就有可能被一些领导干部所破格重用。如李真之于程维高,就是一个突出典型。这就使在“架天线”和“接地气”的导向上,引起不少干部的猜疑、意见和情绪。必须承认,我们在用人导向上是有问题的。没有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所以尽管也在逐步扩大推荐的范围,但是,这仍然是推荐选拔的方式,而不是直接选举的办法!当然,这种情况也在改变,一些试点单位的效果也很明显。
网络问政
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对话,谈到我们怎么防止腐败,跳出周期率。当时毛泽东给的方子就是,只有人人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在过去,要人人起来监督政府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网络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人都起来监督政府、监督领导干部、监督掌权者是容易做到,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事,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网络问政这种形式。但是,网络问政不能代替必要的深入调研。它深入的情况以及实际感受的程度,还是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这两种方式要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促进作风的转变。
李永忠主讲课题
《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

上一篇:祝灵君

下一篇:陈冬生

快速发布需求
重新获取验证码

推荐讲师

  • 于际敬
    著名心理学专家
  •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 王吉鹏
    著名管理学者,集团管控专家
  • 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资源与环境专家
  • 辛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家动态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