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宣学
莫宣学,男,广西融水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TheSocietyofEconomicGeologists(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副主席(主管亚洲地区),是SEG的Fellow。现任《GeoscienceFrontiers》杂志主编、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他长期从事岩石学的科研与教学,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计算任意压力下岩浆氧逸度的公式、含三氧化二铁硅酸盐熔体密度预测模型及不同类型岩浆的P-T-αsio2-fO2(压力-温度-二氧化硅活度-氧逸度)关系图解,为建立岩浆演化综合热力学模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长期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作用,应用"岩石探针"的思路与方法,在揭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青藏高原巨厚陆壳成因与增厚机制、深部壳幔物质迁移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新成果。为缓解国家对矿产的急需,长期以青藏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带为基地,致力于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及关于"三江"成矿带成矿规律"两套成矿系统、三大控矿要素"的理论概括与具体找矿方向,为开拓西南"三江"国家级矿产资源新基地做出了贡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和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等。到2009年5月已发表第一、二作者论著170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部),SCI论文58篇,被SCI检索刊物他引929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他引1113次。迄今已培养出博士40多名,硕士16名。
莫宣学,男,广西融水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The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副主席(主管亚洲地区),是SEG的Fellow。现任《Geoscience Frontiers》杂志主编、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他长期从事岩石学的科研与教学,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计算任意压力下岩浆氧逸度的公式、含三氧化二铁硅酸盐熔体密度预测模型及不同类型岩浆的P-T-αsio2-fO2(压力-温度-二氧化硅活度-氧逸度)关系图解,为建立岩浆演化综合热力学模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长期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作用,应用"岩石探针"的思路与方法,在揭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青藏高原巨厚陆壳成因与增厚机制、深部壳幔物质迁移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新成果。为缓解国家对矿产的急需,长期以青藏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带为基地,致力于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及关于"三江"成矿带成矿规律"两套成矿系统、三大控矿要素"的理论概括与具体找矿方向,为开拓西南"三江"国家级矿产资源新基地做出了贡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和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等。 到2009年5月已发表第一、二作者论著170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部),SCI论文58篇,被SCI检索刊物他引929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他引1113次。迄今已培养出博士40多名,硕士16名。
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知名专家 > 能源科学专家 > 查看详情
莫宣学
莫宣学  莫宣学,男,广西融水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TheSocietyofEconomicGeologists(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副主席(主管亚洲地区),是SEG的Fellow。现任《GeoscienceFrontiers》杂志主编、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他长期从事岩石学的科研与教学,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计算任意压力下岩浆氧逸度的公式、含三氧化二铁硅酸盐熔体密度预测模型及不同类型岩浆的P-T-αsio2-fO2(压力-温度-二氧化硅活度-氧逸度)关系图解,为建立岩浆演化综合热力学模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长期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作用,应用"岩石探针"的思路与方法,在揭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青藏高原巨厚陆壳成因与增厚机制、深部壳幔物质迁移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新成果。为缓解国家对矿产的急需,长期以青藏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带为基地,致力于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及关于"三江"成矿带成矿规律"两套成矿系统、三大控矿要素"的理论概括与具体找矿方向,为开拓西南"三江"国家级矿产资源新基地做出了贡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和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等。到2009年5月已发表第一、二作者论著170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部),SCI论文58篇,被SCI检索刊物他引929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他引1113次。迄今已培养出博士40多名,硕士16名。
莫宣学,男,广西融水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TheSocietyofEconomicGeologists(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副主席(主管亚洲地区),是SEG的Fellow。现任《...
  • 联系方式:
  • 手机号码:
  • 联系邮箱:
  • 微信扫码联系

    微信咨询

邀请费用:面议

邀请讲课
官方电话:13810808675
http://www.zgdfzk.com/index.php/nyhg/41422.html
详细介绍
莫宣学,男,广西融水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后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The 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副主席(主管亚洲地区),是SEG的Fellow。现任《Geoscience Frontiers》杂志主编、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他长期从事岩石学的科研与教学,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计算任意压力下岩浆氧逸度的公式、含三氧化二铁硅酸盐熔体密度预测模型及不同类型岩浆的P-T-αsio2-fO2(压力-温度-二氧化硅活度-氧逸度)关系图解,为建立岩浆演化综合热力学模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长期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作用,应用"岩石探针"的思路与方法,在揭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青藏高原巨厚陆壳成因与增厚机制、深部壳幔物质迁移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新成果。为缓解国家对矿产的急需,长期以青藏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成矿带为基地,致力于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提出"构造-岩浆-成矿"体系,及关于"三江"成矿带成矿规律"两套成矿系统、三大控矿要素"的理论概括与具体找矿方向,为开拓西南"三江"国家级矿产资源新基地做出了贡献。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和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等。 到2009年5月已发表第一、二作者论著170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部),SCI论文58篇,被SCI检索刊物他引929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他引1113次。迄今已培养出博士40多名,硕士16名。

上一篇:陈刚

下一篇:张宗烨

快速发布需求
重新获取验证码

推荐讲师

专家动态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