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 校长
职称
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务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获得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全国模范教师
其他描述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专家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刘益春在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原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长春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年7月起,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任教,先后被评为助教(1988年—1990年),讲师(1990年—1992年),副教授(1992年—1998年),教授(1998年)。
1992年9月—1995年12月,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长春物理所)与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物理系联合培养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5年12月—1998年5月,在吉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1996年4月—1997年8月,在日本九州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
1999年12月—2003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其间:1999年,入选首届吉林省杰出青年研究计划;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3年9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
2004年1月—2012年4月,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其间: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12年4月,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
2013年5月,正式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科研综述
刘益春发明了热氧化Zn3N2单晶薄膜制备p型ZnO的方法;利用量子限制效应和波导结构获得纳米片的高温发射和低阈值光泵紫外激光;通过在p-GaN/n-ZnO异质结中引入i-ZnO层,构造p-GaN/i-ZnO/n-ZnO新型结构,成功研制出室温近紫外发射的ZnO异质结紫外发光二极管;首次在TiO2/Ag纳米复合薄膜材料中利用Ag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的吸收特性实现了全息存储;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利用ZnO、ZnS多声子共振拉曼散射为指纹特征检测DNA和蛋白质,特别是将Fe3O4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引入ZnO纳米复合结构并用于生物分离和检测,实现了磁场辅助下的快速、超灵敏免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