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科主任,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自动化信息化学组组长,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科研试剂工作组副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独立顾问,北京核学会理事,北京免疫学会理事,《军医进修学院学报》常务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从1993年任解放军第304医院创伤研究室副研究员。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化研究室主任,军医进修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已发表SCI收录论著23篇,总影响因子5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5.398,Medline收录论文27篇,在国内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1996年获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1998年获首届军医进修学院“优秀学员奖学金”,1998年被评为解放军总医院“爱岗敬业优秀青年十佳标兵”并荣立三等功1次,1998年被总后勤部评为“科技新星”,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总医院首届研究型人材,2011年首届解放军总医院十佳教师,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优秀基层干部,2013年院庆突出贡献奖。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20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现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专业技能1、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已从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研发工作近20年,采用重组、多肽合成等方法制备Leptin、Orexin-A、Ghrelin抗原,免疫获取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高灵敏的Leptin、Orexin-A、Ghrelin等蛋白和多肽的分析方法,对系列创伤、感染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患者和动物模型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Leptin是一种失代偿应激因子,其水平缺乏是损伤加重的重要原因,通过外源性补充可显著改善机体的失衡状态。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人的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2、IL-4、IL-6、IL-8和IL-10)的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并且大部分转化应用于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全国推广应用。这些分析试剂盒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特异性强,价格及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在全国、军内外有数百家医院和科研院所得到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两千万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超过五千万元。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对临床医师和研究生从事炎症、感染、损伤和休克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2、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在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到机制的研究方面,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1997年、2003年及201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1)“磷脂酶A2激活和脏器功能损伤的机理研究”,证书号:97-2-149-1;(2)“磷脂酶A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证书号:2003-2-72-1;(3)“瘦素对创伤感染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证书号:2010-2-43-1。3、神经系统疾病(脑缺血再灌注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的研究方面,正在全力研究当中,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文章4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5.398,主要涉及lept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leptin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及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