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 查看详情

1月11-14日,姚洋出席“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

日期:2022-01-25 09:38:41   阅读:

姚洋.png

以下为姚洋先生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参加 2022 腾讯科技向善创新周。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谈到经济展望,一般大家都会从短期开始讲起,然后来讲长期,我想把这个顺序倒过来,从长期讲起,最后再讲明年的经济展望。
这周的活动是创新周,我自己并不研究创新,但我知道参加创新周活动的很多人对创新、科技向善这个题目掌握的比我好得多。我是个经济学家,我也是个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所以我更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
企业家的任务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大家也要不时抬起头来看看路,不只是向前看,而且还要扭头往回看看中国走过来的路,明白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才能行稳致远看到未来。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如何认识我们新的时代,第二部分内容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第三部分再来展望一下 2022 年的经济形势。
首先分享第一个问题就是新时代的特征。大家都知道我们进入新的时代,那么这个新的时代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谈这个问题不能光看新的时代,而是要回过头来看改革开放这 40 多年走过的路。
按照第三份历史决议的说法,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一次伟大觉醒,我认为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中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进步,像我们这一代人是从改革开放中获益最多的一代人。我们经历过中国的贫困,也经历了中国快速上升的阶段,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改革开放。我们也要看到改革开放 40 年,特别是到了后期,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长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我是研究发展经济学的,经常做国际比较,按照我自己的看法,问题积累起来,就会让中国回归一个正常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十几年前得出来的结论。那什么是一个正常的发展中国家呢?
我们看一下十几年前中国的情况,当时的腐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从后来的反腐,我们也能看到,如果腐败不治理,将会阻碍国家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方面,我们看到有些资本,它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方面,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很多乱象,不仅仅是 P2P 理财之类的形式,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人通过转移财产的手段在有意的掏空我们整个国家。他们从中国大规模的借钱,然后进行所谓的海外投资,事实上是想掏空中国。这种事情在过去 10 年中揭露出来的很多案件里,已经人尽皆知了。
第四方面是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遇到了一个战略窗口期。相对来说,当时的国际环境是比较友好,但是当中国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对中国越发的警觉。再加上我们所坚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所希望的路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感觉到紧张。与此同时,国际环境也在变化,国家安全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最后一部分我们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平均地从经济增长里头得到好处。有些人得到多一些,有些人得到少一些,这样就造成了巨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财富分配不平等。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到了什么地步呢?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最高峰达到了 0.49,北大的数据显示最高峰达到了 0.52。过去十几年间基尼系数有所下降,这和政府的政策是有一定关系的。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我们来理解这个新时代,其实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最近看到的对一些企业、对一些行业的整顿,并非是政府或者党对于民营企业的政策有所变化,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扭转过去二十多年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混乱局面。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好像我是在反对改革开放,我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给北大本科生上课的时候,我教他们要学会 Critical thinking,中文的翻译是批判性思维,我觉得这个翻译不准确。Critical thinking 应该是让你看到事物的很多方面。
一件事情不可能只有一面性,我们都要关注到它有很多面向。如果你不关注到所有的面,任由这个社会走下去,最后就会出现问题,甚至翻车。新时代要做的就是要把改革开放之后好的部分保存下来,然后把出现的问题要给纠正过来。新时代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纠偏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否定的时代。
无论是第三份历史决议,还是学习第三份历史决议的官方文章,都充分肯定改革开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肯定改革开放并不是肯定所有发生的事情。它一定会产生一些副产品,这些副产品未必对整个社会是有益的。所以新时代就是一个纠偏的时代,既不必惊讶,也不用担心。
我个人认为,经过一定时期的纠偏,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会更加净化,更加从容地发展,更加有序。最后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进行公平竞争都有好处。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怎样去认识新时代。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怎么去认识中国长期的增长潜力。我们容易被短期趋势所左右,比如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来,很多人说今年是最坏的一年的开始,以后还要更坏。大家都很容易进行线性的推演,“准备过苦日子了”。我觉得这样的推演存在逻辑问题,我之前谈到我们的企业家在创造财富过程中,埋头苦干是必要的,但是抬头看前面的路也是必要的。
抬头看前面的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我甚至要做出一个大的判断——未来三十年是中国过去一千年以来最好的三十年。在我的心目中,上一次最好的三十年是北宋时期,更确切的说是仁宗统治的四十年,那大概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好的 40 年,之后中国就一直走下坡路,直到 1949 年。可能有人会提到 1978 年,这要看你用什么尺度去量历史。放在千年历史里考察,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是 1949 年,它是一个质的变化,1978 年是在质的变化里又加速的增长。
为什么我要说未来的三十年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最好的三十年?因为我的判断是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技术的前沿上。那中国为什么在未来 30 年会进入世界的前沿?是因为我们厚积薄发。中国人有务实的传统,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重新回到了务实主义的传统。我们埋头苦干了三十余年,过去十年我们的资本积累爆发了,很多技术都开始爆发了,我去过很多的企业,其中很多都是隐形冠军企业。
我想举一个例子,有很多人说山东衰落了。我们国家的南北差距在拉大,山东在衰落。其实山东没有衰落,只是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山东的经济增速没那么快了。因为沿海发达地区在转型升级,以通信技术、互联网为主导,所以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山东的产业核心是中等技术制造业,其实这才是中国优势的地方,那就是制造业非常强大。山东在某种程度上是和沿海发达地区一样,代表了中国整个工业的基础。沿海发达地区代表未来方向,山东则代表了基础的部分。这十来年我去山东很多次,我能感觉到山东在转型升级,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转型升级产生了很多的隐形冠军,产量世界第一,技术也是世界第一。
我想重点讲三方面的技术,这三方面技术是中国是要领先世界的。
第一方面的技术就是 AI 和自动化。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的 AI 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实际上我们的 AI 应用远远超过了美国。比如现在在网上订东西,在手机上我们就可以看到货物在途中几乎是每一分钟的更新,听起来很自然,实际上这一点都不自然,在美国就不可能做到,美国在这方面落伍了,在美国很多情况下订货还要靠打电话。
AI 的最新、最高端的技术还是在硅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就落后了。中国好在哪里?就是应用场景非常大,大规模的应用场景会使 AI 的成本大规模的下降。
有人说老龄化是一个挑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比如老年人的陪护问题。中国人做父母都希望子女在身边,但在现代社会子女不可能在身边,怎么办?AI 的作用就显现了。我认识一位女生,她是独生女,在外地工作,她父母总是见不到她。她就给她父母买了一个小的 AI,她父亲说“我想我女儿了”, AI 就说:“好,我给你女儿打电话”。电话号码一拨通,她女儿就出现大的投屏上,老父亲跟女儿说几句话,心里就安稳了。然后老父亲说:“我烦了,你给我播首歌吧”,AI 就说:“好,我给你拨一首快乐的歌”。
这就是中国 AI 的应用,照这个速度,中国在 AI 的核心技术方面赶上甚至超越美国,只是个时间问题。我坚定相信,所有的技术进步一定要有应用,没有应用,技术难以持续。中国 AI 的应用这么广泛,它就会刺激技术进步。倒退 5 年,我们不能想象到中国 AI 有今天,就是因为中国应用场景大。
第二个技术就是新能源领域。我们对太阳能与风能进行了巨额补贴,二十年过去了,我们太阳能、风能在全世界都取得了碾压式的优势。在太阳能领域,太阳能电池板 75% 的原配件是在中国生产;中国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一;中国的太阳能成本已经与火电相当,未来 5-10 年甚至还会下降,有人预测五年之内还要降三分之一,届时会比火电还便宜。这是中国为世界减排做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西方国家一开始都抱怨中国,说中国给太阳能领域补贴,然后就用“反倾销”到 WTO 去告我们,今天他们要感谢我们。那么未来的几十年里头,中国在太阳能领域对世界减排的贡献,我觉得怎么夸奖都不为过。
我们国家提出了双碳目标,到 2030 年碳排放达峰,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2030 年很近了,我们能不能实现碳达峰?关键就是能源结构的转变,我们的能源效率每年都是以 3% 的速度在提升,但是提高它受制于什么?我们国家是个高煤的国家,不改变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再提高,用处也不大,所以一定要变结构。
现在煤炭占到我国全部能源的 60%,煤炭相关的碳排放占到我们全部排放的 80%。如何去替代煤炭?可以用天然气,但是天然气要依赖于别国提供,我们仍然可能被卡脖子。所以我们要发展太阳能、风能,特别是效率非常高的太阳能。我初步做了一些简单计算,如果按照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速度来降低煤炭的依赖程度,即每 5 年降低 10-12 个百分点,我们到 2030 年就可以实现碳达峰。不光是我们专有,我们还会把这个技术开放给其他国家。我觉得未来世界的挑战不在中国,而是在非洲、印度南亚次大陆。他们的收入水平还是非常低的,现在要发展,同时也要减排,原来的高碳发展模式行不通,就需要从能源结构开始改变。
所以中国的太阳能技术发展和推进,对全世界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福音。
第三方面技术就是电动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也是像太阳能一样,政府给予了很多补贴。但是从太阳能补贴中汲取了一个教训,太阳能补贴的数额是非常大的,按照我的一位同事的估算,大概在 2 万亿,但是电动汽车的补贴我们大概只补贴了 2200 个亿。
这约等于太阳能的 1/10,但是成就非常大。成就大到什么地步?我们今年电动车的销量占到全世界的 60%,是美国的 6 倍。今年电动车销量大概是 250 万辆,去年占全球 40%,今年已经达到 60%,是非常大的发展。不光数量大,而且技术领先,首先我们电池技术领先,宁德时代一家就占到了全世界动力电池的 30%,而且现在已经在开发钠离子电池,我们现在的电池要用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总有一天会枯竭,但钠到处都有,基本上是取之于不尽用之不绝。钠离子电池开发出来之后成本很低,它的续航里程不高,因为它能源密度不高。但是续航里程不是问题,我们现在充电桩已经开始普及。我们好多工作单位的地下停车场里就有充电桩。
如果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变成商用之后,竞争力不得了。我的预判是 10 年之内,中国的电动汽车会像日本汽车在上世纪 80 年代一样扫荡全世界,特别是在这个中低端领域。但是不要以为中国只能生产中低端的电动汽车,中国也可以生产高端的电动车。比如我们的“蔚小理”,“蔚小理”的价格远远高于特斯拉,销量也非常好。特斯拉的销量当然也非常好,但是它也降价到了 20 万区间里头。
我们开放引进特斯拉,它真正的起到了一个“鲶鱼效应”。我看了数据,“蔚小理”的爆发性增长就是从特斯拉引进中国之后。现在“蔚小理”一个月的销量也都是 1 万多辆,车价都是 30 万 40 万往上,甚至够到了 50 万,我们中国老百姓也买。我不知道大家怎样想,我看了数据之后就在想中国人第一次开始相信国产的豪华汽车了,这是一个巨大的一个变化。
电动车是解决碳排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未来的几十年气候变化都是一个全世界的议题。中国已经决定加入这个议题,而且要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绝对优势的地位,会支撑中国经济的相对高速的增长。未来中国这 30 年,即到 2049 年,我们第二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的时候,是中国又一个黄金时期。
当然我指的黄金时期并不是说经济增速能达到本世纪初十年的水平,而是经济增长会更依赖于科技创新,由科技创新赋能,所以因此我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当然大家会提出一些增长时可能要遇到的问题,最近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人口老龄化。现在看来,今年中国的人口恐怕就要负增长,因为出生率下降太多。
老龄化是挑战,但也无需夸大。先看生产线,老龄化当然会减少我们劳动力供给,但减少供给不一定就会阻碍中国的生产。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们可以延迟退休。现在的退休年龄太早了,女性 50 岁就退休,一旦把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都延迟,劳动力供给就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AI 的发展会替代很多劳动力,事实上我们很多经济学家担心的不是中国劳动力不够,而是会出现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像外卖小哥这个行当 10 年之内恐怕是要消失掉,要被自动驾驶所替代。比如现在去餐馆里吃饭,端盘子的那项工作已经被替代掉,都变成机器人了,机器人跑得很好;你到旅馆里,给你送东西的已经是机器人了,这已经是成了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所以我觉得老龄化对于生产面影响不是很大,大家可能会说需求面影响会很大,因为老年人不消费。我认为这个担心是对的,但是也绝非没有解决办法。我们国家是未富先老,这反倒是个好事,为什么?因为未来 15 年我们还要有 2 亿人要进城,进了城之后的消费自然就增加了。而且我们现在储蓄率那么高,过去十几年我们的储蓄率在下降,消费率在上升,我觉得这个趋势也会持续的。
我们看临近国家的数据,像日本韩国都出现过这个现象,搞出口时消费力下降,出口导向结束之后消费力又反增。所以我认为当经济还在发展的时候,老龄化说不定没有那么大影响。
我觉得老龄化最大的挑战是社保,当我们这一代人老去时,社保压力会非常大,但社保压力也未必不能解决。事实上直到今天全国而言,我们整个的社保体系还有盈余,只是少数省份出现了亏空。未来当然整个体系可能都会亏空,但是我们有办法应对,比如我们已经开始把国有资产划拨给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就吃国有资产的红利就可以了。国有资产有规模有多大?生产性的大概是 30 万亿,然后再加上非生产性的大约 20 多万亿。所以老龄化是个挑战,但是不要夸大。
还有就是国际环境,有些人说我们的国际环境没有过去那么友好,但我觉得国际环境是势在人为。最近这一年多来,国际环境相对来说稳定下来了。只要我们自己抱定一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和平环境的信心去做事,将国际上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我们的国际环境就可以做到对我们有利。
然后再回到短期,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我先谈 2021 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背后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政策原因。首先是防疫加强,2021 年下半年的防疫措施比 2020 年下半年要严的多,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要办冬奥会,这是一个大型国际赛事,我们不得有失,对疫情的严厉管控,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房地产政策,2020 年下半年到 2021 年上半年,经济复苏里一大部分是房地产的复苏造成的。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来防止房地产进一步过热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方面就是减排。由于减排任务,对于煤炭生产是有管控的,但是 2021 年的用电量增长非常快,哪怕是和 2019 年相比,用电量也增长 15%,这么快速的增长,对于煤炭的需求也得增长。全世界能源紧张,煤炭价格上涨,煤矿又不能多生产,当然就会造成短缺。
我们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中央经济工作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22 年的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稳增长。稳字当头,有了这句话,今年的经济不用担心。
我个人觉得中国经济本身没有大问题,有些小问题,在发展中都可以克服。我预测 2022 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会较为宽松,一些限制性的措施恐怕会取消。最重要的疫情应对措施会有所改变,比如疫苗,大家都普遍的都打了第三针加强针。美国已经出现了口服药,中国也在积极的研发口服药,有望在 2022 年春天就面世,如果真的出来的话,当然是解决了大问题。
我认为到 2022 年年中时,开放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 2022 年的经济是前低后高,前半年慢慢恢复,后半年消费会恢复的更多一些。
2022 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我觉得达到 5.5-6% 这样一个区间的潜在增长率水平,是完全可能的。我们现在听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悲观的说法,但我本人还是对中国经济保持一个比较乐观的、向上的一种看法。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