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战略》
授课导师:
周和平 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
课程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文化自信自强,才能理直气壮向世界传播自身文化。
课程收益:
本课程,周和平老师从历史到现状梳理了西方的文化强国之路及西方的文化输出的政策,内容论及了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国家影响力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探讨了我国文化的原创力在全球化背景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文化价值观、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内容,阐释了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全方位的思考。让每一个受众对中国文化及文化强国战略有个明确、清晰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文明、文化的自信。文化强国的国民,对自身文化的历史传统总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我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信心,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而无所适从。
课程时长:
本课程授课时长为6小时(6小时/天)
课程纲要:
第一讲:文化强国概述
(一)文化强国的含义
1、文化;
2、文化强国。
(二)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1、增强民族凝聚力;
2、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摇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文化强则国家强。
(三)文化强国的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1、关于文化强国的标准;
3、建设文化强国的实现途径。
第二讲:文化强国战略总论
(一)科学发展的文化维度
1、中国发展的历史坐标与特殊境遇: 现代化与全球化;
2、文化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3、国家文化战略的必要性。
(二)文化强国战略的逻辑推出
1、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的飞速转型;
2、不平衡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贯彻;
4、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与更大的挑战;
5、文化强国战略主轴。
第三讲:三大文化强国战略
(一)文化价值观: 增强公民的凝聚力
1、文化价值观的战略定位;
2、文化价值观的战略表达;
3、文化价值观的战略功能;
4、文化价值观的战略载体。
(二)文化产业: 迈向支柱性产业
1、当今文化产业的战略属性;
2、文化产业主力阵营的培育;
4、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建设;
5、融合和创新带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全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作用;
2、“十四五冶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3、新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讲:文化强国战略要点
(一)增强文化原创力
1、原创力解读;
2、原创力危机;
3、增强文化原创力的原则;
4、增强文化原创力的途径。
(二)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1、文化和科技的深度交融与共同发展;
2、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1、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
2、以文化遗产保护为重要抓手, 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3、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
(四)加强制度保障
1、转变角色, 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2、逐步理顺管理机制, 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3、建立规范, 依法管理。
老师简介:
周和平,男,1949年生,河北沙河市人,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家图书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1967届高中毕业,做过下乡知青、中学教师、校长。历任河北沙河县县委副书记,河北任县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湖北郧县县委副书记,湖北郧阳地区行署经协委主任,国家人事部考核司处长,国家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馆长,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主持日常工作),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2001年03月起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任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3月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兼秘书长,2007年4月任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2009年12月起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副部长级),2014年1月起担任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东方智库汇聚了全球 各领域众多知名教育培训讲师,课程领域涉及宏观经济、金融、企业管理、传统文化、国际形势、通用管理、职业素养、礼仪培训、市场营销、销售技巧、心理压力、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高层领导力、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培训行业涵盖各级政府单位、金融、医疗、电信、航空、石油、烟草、服装、电子等企业,找讲师、找嘉宾,就上东方智库。
联系电话:13810808675(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单位联系。
所有知名专家名单及简介、联系方式、手机号码、联系电话、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