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炎
  唐孝炎(女),(1932.10.16-)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导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有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全球关注的臭氧层保护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环保总局臭氧层保护个人特别金奖;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并作为全球十六位专家之一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维也纳公约20周年纪念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孝炎(女),(1932.10.16- )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导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有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全球关注的臭氧层保护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环保总局臭氧层保护个人特别金奖;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并作为全球十六位专家之一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维也纳公约20周年纪念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知名专家 > 院士专家 > 工程院院士 > 查看详情
唐孝炎
唐孝炎    唐孝炎(女),(1932.10.16-)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导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有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全球关注的臭氧层保护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环保总局臭氧层保护个人特别金奖;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并作为全球十六位专家之一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维也纳公约20周年纪念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孝炎(女),(1932.10.16-)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
  • 联系方式:
  • 手机号码:
  • 联系邮箱:
  • 微信扫码联系

    微信咨询

邀请费用:面议

邀请讲课
官方电话:13810808675
http://www.zgdfzk.com/index.php/gcyys/112805.html
详细介绍
 

唐孝炎(女),(1932.10.16- )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导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有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全球关注的臭氧层保护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环保总局臭氧层保护个人特别金奖;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平流层臭氧保护奖;并作为全球十六位专家之一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维也纳公约20周年纪念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一篇:王文兴

下一篇:魏复盛

快速发布需求
重新获取验证码

推荐讲师

专家动态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