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知名专家 > 医疗健康专家
擅长领域
细分领域
冯英杰
冯英杰  冯英杰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长冯英杰,1952年生,北京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白石文化艺术馆副馆长,中华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网络文化专业委员会总顾问,金箔手书创始人。书法方面,其长篇草书气势恢宏、布局缜密、字迹刚劲、前后贯通,彰显个人独特风格,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青睐。作品曾在美、英、日、俄、韩、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其作品得到了齐白石家族掌门人齐耕夫先生的首肯,为弘扬齐派文化艺术。代表作品:中国画:《海纳百川奔腾向前》、金箔手书:《三国演义开篇词》、长篇书法:《沁园春·雪》。自幼酷爱书画,其画作博学众家之长,作品多次获奖,并在“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主办的首届“新天地—阳光之星”活动中,获得“阳光之星”称号。擅长画虾,其作品得到了齐白石家族掌门人齐耕夫先生的首肯,为弘扬齐派文化艺术,被授予“白石嫡门”、“白石门下”两尊称号。书法方面,其长篇草书气势恢宏、布局缜密、字迹刚劲、前后贯通,彰显个人独特风格,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青睐。作品曾在美、英、日、俄、韩、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其金箔手书,把高科技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一体,极具收藏、赏悦价值,目前已被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收藏
夏幼南
夏幼南  夏幼南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1965年出生,毕业于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1]198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1986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获学士学位,1987-1990年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赴美留学,1993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无机化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哈佛大学[2]化学与化学生物[3]系博士学位,师从GeorgeM.Whitesides教授。1993年-1996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并获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GeorgeM.Whitesides教授,论文题目是"SoftLithography:Micro-andNanofabricationBasedonMicrocontactPrintingandReplicaMolding”。1991年-1993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获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导师为2000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lanG.MacDiarmid教授。1987年-1990年,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四通奖学金(Stone-CorporationAwardforOutstandingAchievementinStudy,givenbytheGraduateSchool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1982年-1987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化学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其中于1986年获得郭沫若奖学金(GuoMoRuoAwardfortheBestStudent)。1979年-1982年,就读于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1996年-1997年,在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做博士后研究,师从GeorgeM.Whitesides教授。1997年-2007年,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先后分别担任化学系任助理教授(至2002年)、[5]副教授(至2004年)、[5]教授(至2007年)。2007年-2011年,受聘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任生物工程系JamesM.McKelvey讲席教授。2012年至今,受聘于乔治亚理工学院,任生物工程系和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纳米医学领域BrockFamilyChair及GeorgiaRearchAlliance杰出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吴奇
吴奇  吴奇,男,1955年3月17日生于安徽芜湖,籍贯安徽桐城。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1987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选美国物理学会Fellow。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物理名誉教授及理工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化学和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曾任德国BASF公司研究总部高分子研究中心洪堡研究员、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主要从事特殊高分子的表征、高分子链的构象变化和组装以及高分子凝胶方面的研究。测定了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和链构象,观察到高分子线性长链可随溶剂性质而变化。从伸展的无规线团蜷缩成稳定的单链小球,揭示了链折叠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过程以及存在着一个“融化球”状态。对高分子链的组装聚集体的稳定机理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教育经历1982年-1987年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师从朱鹏年教授)1977年-198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学士。工作经历1999年-至今,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Professor)。1996年-1999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Reader)。1992年-1996年,香港中文大学,讲师。[3]并于1995年受聘为母校科大化学物理系教授。1989年-1992年,德国巴斯夫集团(BASF),先为洪堡基金会客座研究员一年,后获永久雇用,任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1987年9月-1989年5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博士后。近年,他的研究方向又扩展至生物有关领域。已为科大培养了九名博士生,现有九名博士生在读。两名博士生先后荣获“求是”优秀研究生奖。首位博士生于2001年毕业时,其博士论文获当年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吴奇教授也因此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年会特别邀请报告奖;美国物理学会Fellow;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张杰文
快速发布需求
重新获取验证码

推荐讲师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