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方智库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

讲师入驻通道

免费咨询热线:13810808675

热门搜索:部委学者  |  经济学家  |  培训课程  |  周延礼  |  蒋昌建  |  
首页 > 专家观点 > 查看详情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有哪些?

日期:2024-10-14 15:54:35   阅读:

林毅夫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
 

田刚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教授解决了一系列几何及数学物理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Kahler-Einstein度量研究中做了开创性工作,引进了K-稳定性的概念,证明了在Fano空间上K-稳定性与存在Kahler-Einstein度度量的等价性。与人合作,首次证明了量子上同调的可结合性,构造了辛流形的GW不变量,建立了量子上同调理论和GW理论的数学基础。他还在高维规范场数学理论研究中作出杰出贡献,建立了自对偶Yang-Mills联络与标度几何间的深刻联系。启动了用几何分析方法研究双有理几何的解析极小模形纲领,并与人合作获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近年还在低维流形的几何分析及曲率流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田刚教授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著作3本。
 

朴世龙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朴世龙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领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互馈关系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百余篇。成果被Nature (4篇)、Nature Climate Change (1篇)、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2篇)杂志专文评述,入选“200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张锦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负责理工科研、新工科建设(含工程学位工作)、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保密、新校区及昌平校区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工作;分管科学研究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先进技术研究院、保密委员会办公室、新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昌平校区管理办公室)、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科技创新研究院管理办公室、深圳研究生院、深圳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联系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乔杰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医学部主任。乔杰负责学校医学和医疗卫生工作,与陈宝剑同志共同负责各附属医院及校医院工作。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2021年当选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202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女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金之钧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研究院院长,兼任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工作。在复合成烃、“突发式”成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形成与勘探实践,建立了“源-盖控烃、斜坡-枢纽富集”油气选区评价方法。创建了地质广义帕莱托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海相油气项目快速评价方法与软件平台。
 

陈平原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一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知名文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陈平原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
 

席振峰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席振峰率先提出并系统开展了双金属有机试剂化学研究,发现了双金属有机试剂的氧化反应、协同稳定化转金属反应、芳构化形成芳香金属杂环等新反应类型和协同切断不饱和化学键等新反应模式,揭示了双金属有机试剂独特的反应机制并提出了双金属有机试剂的“协同效应”理念,建立了多种金属有机杂环结构的高效合成方法。致力于实现温和条件下直接从氮气合成含氮有机化合物研究。
 

卢海龙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能源委员会委员,《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委。千人计划学者,国家特聘专家,国家127专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李四光学者”之一,北京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卢海龙教授首次确认了H型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并且首次提出“地层流体抽取-相态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原理与方法,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指导。卢海龙教授先后担任我国首次以及第二次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为我国水合物成功试采做出了贡献。
 

袁行霈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18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006年1月18日,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作包括《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研究》《唐诗风神及其他》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卷本、《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
 

宋晓东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自然资源部深地实验室指导专家、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及多个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地震学、地球深内部结构和动力学、东亚地区深部结构和区域构造、及地震灾害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士学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院研究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计算机副科) 他与合作者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地球内核的旋转、分层结构、内内核赤道向各向异性的发现、中国岩石圈成像、青藏高原南部印度板块岩石撕裂结构、及大地震过程等。
 

高文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计算机协会会士(ACM Fellow)、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高文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侧重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多模式接口以及虚拟现实等的研究 [5]。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视频编码与分析、手语识别与合成、人脸识别、数字图书馆等 [2]。高文领导创立了中国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体系AVS,推动中国数字视频产业实现了从核心技术空白到国际领先的跨越。同时,参与制定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主持制定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技术国际标准,创建并领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赵里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现任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河北红山地球物理国家观测研究站站长。长期从事理论与计算地震学以及观测地震学研究,涵盖结构与震源地震学。是最早一批提出有限频率地震波(现全波形)结构成像理论的学者之一,并将该方法用于多尺度的地球结构研究。发展了基于应变格林函数库在三维结构中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实用算法,不仅为震源破裂过程的近实时反演提供了有效工具,也可以用于快速计算精确的三维强地面运动,为大震后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引用2000余次。先后主持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及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项目、台北中研院前瞻计划、中国自然科学基金NSFC面上及联合基金重点计划。
 

陈兴良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职。
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项目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5年“刑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年获美国犯罪社会学会国际学术奖;2010年获日本刑法学会名誉会员称号。
 

荣新江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FBA),兼任第7-8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于阗史丛考》(合著)、《归义军史研究》、《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隋唐长安:性别、记忆及其他》、《辨伪与存真——敦煌学论集》、《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敦煌の民族と东西交流》、 Eighteen Lectures on Dunhuang 、《于阗与敦煌》(合著)、《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主编《唐研究》(1-23卷)、《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粟特人在中國——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西域考古·史地·语言研究新视野》《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马可波罗·扬州·丝绸之路》、《龟兹石窟题记》、《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等,研究方向是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
 

曹文轩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安徒生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出版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凭借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2019年,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邓宏魁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课题组长期以来致力于开发调控细胞命运的新方法和建立多潜能干细胞制备的全新底层技术,累计发表论文160余篇,被引用16,000余次。尤其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命运转变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
 

朱苏力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法学理论、法律与社会科学、法律与人文。代表作为《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2003年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版)、《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版)、《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版)、《道路通向城市》(法律出版社,2004年)、《法律与文学》(三联书店,2006年)。
 

王缉思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语言学家王力之子。1983年获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1991-200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2001年至2009年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2005年至2013年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现在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埃及开罗美国大学全球事务与公共政策学院、阿富汗战略研究所、国际危机组织等单位担任顾问。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国外交、亚太安全。
 

龚旗煌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任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现代光学所所长;现任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中国科协九届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 Physics Reports和PRL等发表论文700余篇,SCI他引8000余次, H因子 40。授权发明专利26项,在纳米光子学会议、非线性光学材料器件会议等国际重要系列会议作邀请报告50余次。
 

阎步克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原院长,国家教学名师。主要著作:《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官阶与服等》《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
 

钱乘旦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澳门大学历史学系学兼职教授等职。2003年11月曾与齐世荣教授一起向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作《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专题讲解。
 

张强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药剂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张强长期从事创新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创新药物递释系统研究,包括难溶药物、抗肿瘤药和生物大分药物递释系统的基础与应用转化研究。在纳米细胞转运和整合素靶向递药领域获得理论突破,原创注射用自乳化技术、口服纳米骨架技术和整合素主动靶向递药技术等,开发多种新型递释系统上市,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鄂维南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Fellow。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AI for Science Institute)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及其在化学、材料科学和流体力学中的应用。2003年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Collatz奖。2009年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Kleinman奖。2014年获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von Karman奖。2019 年获得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和ETH 共同颁发的Henrici奖。2020年获ACM Gordon Bell奖。202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ICM)一小时报告人。
 

陈松蹊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曾任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系主任(2008-2013), 联合系主任 (2014-2021)、 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创始主任 (2010-2019) 。 1993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统计学博士。 2008年加盟北大后主要致力于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学学科建设及北大统计学研究队伍的建设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Science)会士 (fellow), 数理统计学会(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资深会员(fellow), 美国统计学会会士(fellow), 国际统计学会 (International Statistics Institute) 当选会员 (elected member), 数理统计学会 (IMS) 理事会常务理事( Council member) (2016-2019)。
 

朱良志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哲学研究,出版有《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南画十六观》《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等著作二十余种,曾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中国美术奖、中国文联学术研究特等奖、吴玉章优秀学术成果奖、张世英美学哲学奖励基金学术成就奖等。
 

席振峰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共同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识别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恩哥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Kavli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恩哥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丁剑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工程实验室联聘教授。丁剑曾获2015年度斯隆研究奖,2017年度戴维逊奖,也是第四位摘得该奖项的中国人。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概率论,尤其关注统计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相关成果发表在Acta Math., Ann. Math.,Invent. Math,CMP,CPAM,AOP,PTRF等数学和概率顶级学术期刊上。受邀在202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22)做45分钟报告。
 

陈兴良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文科首批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职。
 

顾海良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思政理论课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专家、首席专家。
 

赵敦华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领域涉及西方哲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著有《卡尔·波普尔》《基督教哲学1500年》《西方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回到思想的本源:马克思哲学与中西哲学的对话》《圣经历史哲学》(上下册)等十余部著作,并主编了《西方人学观念史》《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 中世纪哲学》(与傅乐安共同主编)等多部著作。
 

张大庆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普适计算、城市计算和智能物联网。在顶级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文章总引用25200余次,H因子81,申请国际国内专利30余项。所创立的情境感知、无线感知模型被国际普适计算、移动计算和服务计算等领域广泛采用, 近期先后获得IEEE UIC 2019和IEEE PerCom 2013授予的“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 ACM MobiCom 2022最佳论文奖,ACM IMWUT 2021杰出论文奖,ACM UbiComp 2015、2016最佳论文提名奖等。
 

彭练矛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电子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为物理电子学。1994年获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入选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碳基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一系列基础性和开拓性贡献。四次担任国家“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段慧玲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在界面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包括在国际力学领域两个权威综述期刊AAM和AMR上发表长篇论文,入选爱思唯尔2019-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等。
 

董尔丹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94年北京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5-1999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从事博士后研究。担任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副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等。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中国科协学会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副主席, 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会候任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基础研究和医学科技管理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发表论文140余篇。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杰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丰子义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选和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选等,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之一。
 

王邦维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梵语,梵语及汉语佛教文献,佛教文学,中印文化关系史,中印文学,印度和中国佛教史,印度历史与文化。自1984年起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德国、法国、印度、日本、瑞典、爱沙尼亚、尼泊尔、荷兰、美国、丹麦出版或发表有各种学术著作和多篇学术论文,包括《佛经故事》《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华梵问学集》《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交流与互鉴:佛教与中印文化关系论集》《奇人奇地奇书:玄奘与〈大唐西域记〉》《佛教史六讲》《南海寄归内法传研究》等书。
 

詹启敏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前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海外医师协会会长。长期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系统揭示了细胞周期监测点关键蛋白的作用和机制,阐明多个重要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细胞癌变和肿瘤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赵敦华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教育名师等荣誉。主要研究领域涵盖西方哲学史、分析哲学与英美哲学、中西比较哲学、基督教哲学等。著有《卡尔•波普》、《基督教哲学1500年》、《西方哲学简史》、《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等十余部著作。
 

申丹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人文学部主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名誉会长。被美国、英国、欧洲多家叙事研究和文体研究顶尖期刊聘为顾问或编委。出版著作11部,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参考书和论文集发表文章约二百篇,其中超过40篇在国外发表的被AHCI检索,在国内发表的有近百篇载于CSSCI源刊。
 

王浦劬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杂志主编。
 

苏力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祖籍江苏,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少年(1970年)从军,再当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读研期间,赴美留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9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至今。先后独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独著、文集和译著20余种。

汤超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198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谢心澄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198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俞大鹏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1982年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法国南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高原宁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物理学院院长。1983年、1989年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现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欧阳颀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定量生物学中心副主任。1982年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东方智库汇聚了全球 各领域众多知名教育培训讲师,课程领域涉及宏观经济、金融、企业管理、传统文化、国际形势、通用管理、职业素养、礼仪培训、市场营销、销售技巧、心理压力、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高层领导力、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培训行业涵盖各级政府单位、金融、医疗、电信、航空、石油、烟草、服装、电子等企业,找讲师、找嘉宾,就上东方智库。

联系电话:13810808675(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数据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若有疑义,请与本单位联系。

所有知名专家名单及简介、联系方式、手机号码、联系电话、邮箱


联系我们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